春遊徒步修覺山——成都居然有這種令人懷古傷今的好地方

...

不查不知道,位于成都新津的修覺山好生厲害。文化脈絡恢宏深厚,有上古傳說加持的光芒萬丈。有五水彙流衆山龍脈之始的自然饋贈,禅宗六祖神秀結廬于此,葉法善神引,唐玄宗為其提名,名人雅士趨之若鹜何其之多。李白,杜甫,陸遊,範成大,蘇轼蘇轍,鐘惺,方孝孺、楊慎皆流連忘返留下佳作。令人費解的是這處百米之山竟然還入選了明末的《中國名山錄》,排名高于青城點蒼。現代名茶“碧潭飄雪”也出自此地,可惜它已荒廢許多年,形态神韻恐不似當年,倒是很适合去探險徒步。所以我就試着半真半假的講述這次看到的修覺之路吧。

...

...

過了南河橋頭就能看到一條小路上山。剛上山的時候沒遇到一個人,路是石闆路挺好走的。路旁稀稀落落有幾處農家戶鑲嵌在山腰,最讓人羨慕的是風起雲湧的時候可以曬那久違的日光。可這會不僅沒人住,似乎連雞狗也沒見到有一隻,實在可惜。

...

走着走着就到了一個小平台,真的是雜草叢生,也沒有參天大樹。最多的就是半人高的草叢和廢棄小建築。看得出這裡當年也有要打造景點的意圖,隻是不知道為何隻修了一半就停了。在這個開闊地上又約有三四條小路通到不知名的深處。此時有幾人從左邊小路竄了出來,聽口音應是出來爬山遛彎的本地人。

...

觀摩一周後,我選了中路繼續往前。這條路看着比較正常起來,慢慢出現了一段台階,甚至有帶欄杆的平台。台階上去又是一處荒廢大平台,估計就是那個修覺寺的遺址了。比較引人注目的是一座石碑,碑前正有個中年人在駐足沉思。從他口中,我大概知道這破敗不堪的石碑就是新津十二景之七的《修覺詩碑》,上面刻的有三首五律——《遊修覺寺》、《後遊修覺寺》 、《 題新津北橋樓》。是清代乾隆時新津知縣徐荛手書(徐荛是曆史上治水和複修通濟堰的重要人物),此碑三尺見方,筆力雄勁有格,文化價值很高,但卻壞成了這個鬼樣子。

...

...

我們借着荒涼修覺山的沒落來領悟一下千年前杜甫《遊修覺寺》的意境。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

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

徑石相萦帶,川雲自去留。

禅枝宿衆鳥,漂轉暮歸愁。

第一句起筆點題,勾勒修覺寺四周空曠幽野的總體感覺。“野”,言遊人之少,與下句 “幽” 相對應,共同描繪了寺院的一派清奇。寺外,江與天相接,開闊深遠,寺内,院門自開,花開繁茂,竹幽幽然。“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來到第二句,看得出詩人遊寺是很歡喜的。甚至到了很慶幸自己趕上了大好春天,才飽覽到了寺中幽美的風光。而受到自然春光的熏陶後,自己詩性也大發,似有神助。“徑石相萦帶,川雲自去留。”山間小路曲折環繞,蜿蜒盤旋,似在留戀青山,不肯離去。江上的流雲來來回回,自由飄浮,無所阻礙。此二句樸素的描寫了寺院四周的景象,江天空闊,流雲無心,說得潇灑自如,也像極了當時杜甫惬意的心情。可是末尾兩句又畫風突變,“禅枝宿衆鳥,漂轉暮歸愁。”漂泊動蕩的人生經曆在詩人的心靈上刻下了一道道重重的傷痕。世事無常,飄零如浮萍,不僅遊玩的時候會莫名感懷,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承受人世間的流轉悲苦。最後竟然是帶着歡喜遊寺,懷着悲愁離寺。

...

滿地的落葉,腐敗了多少歲月;一樹的枝頭,攔下了多少光陰;山下的奔流,洗走了多少風霜;天空的煙雲,撒下了多少希望……有的地方,散落着天下文人學子們共同的根,是不應該忘記的。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