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的寶寶不跟父母睡,會缺乏安全感嗎?培養孩子獨自睡眠的方法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位跨國婚姻的媽媽“抱怨”跟婆婆之間不同的育兒觀念 。

她舉了一個例子:

她跟孩子晚上一起睡覺的時候,半夜要起來給孩子蓋幾次被子。而婆婆卻可以自己在做美甲 ,孩子在一旁睡着了,肚子都露出來了,也不管。婆婆給出的理由是,孩子如果覺得冷 ,自己自然會蓋被子的。

...

當時,這位媽媽覺得婆婆太不負責任。但後來這位媽媽發現,不光她的婆婆有這種觀念,身邊大部分的外國人都同意這個觀念,還覺得她這位中國媽媽過于焦慮。

這引起了我的一個思考,我們中國媽媽是不是真的對孩子過于焦慮了?

...

“充滿母愛”的中國媽媽

從我生大寶時,我記得姥姥就讓我跟孩子睡一張床上,說孩子貼着媽媽,會有安全感。

那時候,我也是驚訝于母愛的本能。平時我是一個睡覺特别沉的人,就算打雷也不會醒。但是有了大寶之後,我一晚上會醒好幾次,看大寶是不是安全,是不是蓋好了被子。而且,對于大寶的聲響極其敏感,一有風吹草動馬上就醒過來。

...

還好,大寶還不到一歲,晚上就能夠睡整覺,讓我省心不少。

而二寶出生的時候,我也買了一張小床,本來想要讓她獨立睡覺,但不知是不是習慣了帶大寶的那種方式,感覺放在小床上是各種不方便,後來棄小床不用,還是把二寶放到自己身邊,反而心裡覺得踏實了。

但二寶睡覺不如大寶好,一直到一歲多才晚上能睡整覺,而且必須要我陪着才睡得踏實。

二寶出生後,我得有兩年晚上沒有睡過整覺。我想這種經曆是很多中國媽媽都曾經有過的。

...

此外,我家大寶是大概四歲的時候獨立睡覺,而這個年齡,我身邊認識的幾乎90%的家長,還在讓孩子跟自己睡。甚至到小學了,依然有很多孩子在跟父母睡。

而現在,我家二寶已經2歲8個月,她還在跟我一起睡,大部分時候睡得不錯,但偶爾也會有起夜的狀況。

一度我以為,在孩子睡眠這一塊,我做得算是比較不錯的,培養孩子的睡眠獨立性也算早。

但是,最近讀到一本書《可怕的兩歲》,裡面有一個章節是“向同睡一張床說不”。作者約翰·羅斯蒙德反對讓孩子跟父母一起睡覺。他在書中還介紹了讓一兩歲孩子獨自睡覺的方法。

這些刷新了我的認知。

...

“親密育兒法”的理論站不住腳

1、“親密育兒”的源起是原始社會條件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被老人叮囑過,要陪着孩子一起睡,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這似乎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種經驗。而這種做法在西方國家也有很多的支持者,這被稱為“親密育兒法”。

在《可怕的兩歲》中,作者首先駁斥的就是“親密育兒法”,他認為“父母不和孩子在一起睡覺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及精神上的創傷”,這種說法是不正确的。

作者解釋了在原始文化當中,孩子總是和父母睡在一起的原因是因為條件不具備,那個時候不可能有帶有三個卧室的洞穴。

而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在住宅當中擁有好幾個房間時,孩子跟父母開始分床睡,通常情況下是分屋睡的。

我們首先不能把自然的選擇與健康的選擇混為一談。

...

2、孩子對離别的焦慮源于父母

離别總會伴随一定程度的焦慮,也會引發孩子的恐懼情緒,這些是正常的。但如果父母是多愁善感的人,孩子就會強烈地感到不安。父母如果能夠很好地處理這種焦慮情緒,孩子也會更快更順利地度過這個焦慮期。

在離别中,從依賴他人變得自信自立,這才是成長的定義。成長表現為:在白天,孩子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站穩腳跟,而到了晚上,孩子能夠自己入睡。

...

3、孩子的獨立一般不會自然形成

羅斯蒙德說,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獨立睡眠的問題可以在某一天奇迹般地自行解決,這常常是不能實現的。

如果爸爸媽媽總是逃避離别所帶來的痛苦,孩子就永遠都感受不到怎樣才叫幹脆的分别。如果父母不去面對解決這個基本問題,孩子不會學會獨立。而随着年齡的增長,這個問題還會演變成孩子健康成長的巨大障礙。

比如,常常跟父母一起睡的孩子,依賴性會比較強,這會阻礙孩子在情感上的成長。

...

孩子與父母分開睡有3大優點

1、能為父母騰出他們所迫切需要的自由時間。

這一點,我确實感同身受。比如,豆豆有的時候要很長時間才能夠入睡,她又要求媽媽必須陪着她。當我有比較重要的事情急着去辦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焦急。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要做一點自己的事情,常常需要熬夜才能完成,這确實是一種負累。

如果孩子早早學會獨自入睡,那确實可以給父母騰出更多自由的時間。

...

2、獨立睡覺可以鍛煉孩子應對離别的能力,提高其獨立性和自主性,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和自立。

3、讓孩子與父母分房睡,可以加深孩子對婚姻的理解。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不僅是家庭中可以獨立存在的一個整體。同時,在家庭當中,最重要的關系是夫妻關系。

...

羅斯蒙德告别無眠之夜法

仔細閱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作者的觀念整體是認同的。但是,要邁出讓那麼小的孩子獨立睡覺這一步,在心理上确實有不忍的狀況。

顯然,這種狀況很多國外的父母也遇到了,作者給出了解決之法-羅斯蒙德告别無眠之夜法。

1、設定好上床睡覺的時間,并堅決執行。

建議不要讓孩子玩到筋疲力盡才睡,事實上,孩子睡得越晚,情緒越容易激動。

這一點我想也跟很多父母的觀念沖突了。以前我也一直認為要讓孩子把能量消耗完,才能夠踏實入睡。但仔細回想,确實有的時候孩子過于興奮,反而睡不着。特别是過了睡眠時間之後,孩子越玩越精神。

作者建議19:30~20:30之間是相對合理的入睡時間段。

...

2、上床睡覺前30分鐘,為孩子進行“睡前儀式”。

這睡前儀式,我們家倒一直是在做。比如洗個澡,給孩子講一段睡前故事,放催眠的音樂等等。

父母要做到睡眠時間到了,“睡前儀式”做完了,就讓孩子躺下,然後給孩子蓋好被子,說聲晚安。哪怕孩子這個孩子會哭泣,父母也要毫不遲疑地離開房間。

...

3、如果孩子一直哭鬧,那麼每隔5分鐘,父母需要走進孩子的房間,重新幫他蓋好被子,并讓孩子躺好。同時,安慰孩子的情緒,告訴他所熟悉的世界依然存在,父母在關注着他。然後親吻孩子,在1分鐘内離開。

如果5分鐘之後,孩子還在哭鬧,那麼繼續重複剛才的過程。

我認為這個環節特别重要。我把它理解為既重視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情感作出反饋,但同時又講究原則。這是訓練孩子獨立入睡時,保護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一環。

4、根據孩子的情況,延長去看孩子的間隔時間。

一般情況下,孩子會逐步改變在獨立入睡時哭泣的做法。這時候,父母可以延長到每隔10分鐘,或者你覺得合适的時間間隔,去看一次孩子。

如果孩子哭鬧得更厲害了,那麼還是每隔5分鐘進去一次。

...

5、如果孩子半夜裡醒來,同樣是每隔5分鐘,去看孩子一次,直到孩子再次睡着。

這個方法,隻要父母堅持下去,孩子最終都會形成獨立入睡的習慣,而且,孩子也不會覺得自己失去了安全感,被父母所抛棄。

成為父母,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就像陪孩子睡覺這件事,我們認為的好,是否真的對孩子好,是值得思考的。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改進,成為更好的父母。

對于讓孩子獨立睡眠這件事,大家的看法如何,也歡迎各抒己見。

父母是個需要不斷學習的崗位,我們自己的育兒經驗常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讀經典讀專家的書,是快速提升父母能力的好方法。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