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追風去
最近聽到一首輕曲,叫《追風的女兒》,可由愛情可觀之人生。人的一生中,在尋找,在追逐的事物很多,也許是自己的人生定位,也許是身邊各種情感寄托,也許是自己所愛之事物……
總之,隻要你還活着,哪怕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也總有一些倫理道德或情感支撐着你。(不過若是尋死之時,便也沒了那些強加于自己的牽挂與責任,欲望大抵也沒了,當然這不是我今天重點說的)
人會對神秘的東西、崇拜之物産生某種追逐的欲望,這是人活着的本能(除非尋死之時)。既然還活着,那麼,與其等風來不如追風去,一味等來不如去追求。
追風之時,即随本心,成不認為癡情而熱衷,卻無果的人傻,人在世上總得有找到牽挂的,情感依托,仿佛這是反對虛無主義的唯一途徑。風,捉摸不透的,轉瞬即逝的,為何還要追?
我想到一段對話:“一本書已經知道爛尾,為何還要讀?”“如果它過程不精彩,又怎麼會被稱為爛尾呢?”
所以,遇事不決,可問春風:春風不語,即随本心,本心所愛,需要追求。結果有時候隻是過程的附屬品,追風途中,才能聽到春風的回答。
- 上一篇 《女神》:時代風雲與内心世界的交響
- 下一篇 錯過花期 安享當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