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欲罷不能》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

    上次聽樊登老師講的《欲罷不能》是因為要分享關于孩子們玩電子産品的話題,寫完那篇分享後,我又連續聽了三四遍,感覺想要分享的内容太多了,今天再一次拿出來拿出來分享。

    《欲罷不能》是一本關于幫我們解決行為上瘾的書籍,一聽到上瘾,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抽煙、酗酒、賭博、吸毒……而這些全部都是物質上瘾,是屬于少部分人參與,并且有法律及道德制約的。而行為上瘾主要指的是:無時無刻不盯着手機、不斷刷朋友圈、通宵追看電視劇、沒日沒夜打遊戲、頻繁查看微信、郵箱、抖音、快手等。目前世界上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都有行為上瘾時,我們就必須去正視這件事情了。曾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來證明行為上瘾對我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把剛出生的小貓分成兩撥,一撥放在隻有豎條紋的盒子裡,而另一群放在隻有橫條紋的盒子裡,兩個月以後被放出來的小貓,走路就會撞桌角,如果給它們抛過去球,它們竟然視若無睹。這太有悖于天性了。因為它們對立體完全無感,它們的世界裡隻有平面。心理學家得出結論:經過這樣訓練的大腦就像腌黃瓜一樣永遠再無法複原成新鮮的黃瓜。孩子如果過早地拿着手機、ipd玩,他隻是生活在平面世界裡。關于手機對孩子的影響,這裡就不贅述了,可參考我的分享專輯。

      現在我們要揭秘幾個可怕的事實:

1、喬布斯:用iPhone和ipad改變了世界,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他的孩子從來沒有用過iPad。

2、克裡斯·安德森:美國《連線》雜志的主編,對家裡的每一台設備都設定了嚴格的時間限制,他的5個孩子從不準在卧室裡使用電子産品。

3、伊萬·威廉姆斯:推特的創始人他隻給孩子買書,從來不讓孩子用iPad。

    今年的疫情期間,孩子們都在家裡上網課,自然就需要配備或是手機或是電腦或是iPad。而這些電子産品不斷蹦出來的信息對孩子的意志力絕對是最大的挑戰。不要妄想孩子的意志力能超過我們,我們尚且每天都離不開手機,更何況孩子?而上面提到的名人們都是不允許孩子們接觸甚至擁有這些電子産品的。如果你想讓一個孩子變壞就給他一部手機,我想這句話真的是很好的诠釋了手機、iPad、電腦這些電子設備對孩子們的危害有多大了。

      成瘾最大的生物學機制就是逃避痛苦。有的孩子為了逃避寫作業的痛苦而迷戀電子産品;有的孩子在學校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而在遊戲中可以打打殺殺,當老大、發号施令而迷戀上電子産品;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永遠找不到成就感,而在遊戲中就可以不斷的升級,成就感滿滿;是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沒有一起的玩伴,于是沉迷在遊戲之中和虛拟的朋友為伴……總之,孩子愛上電子産品是分分鐘的事情,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因勢利導,找到根源,對症下藥,方能獲得成效。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是模仿,如果不想讓孩子沉迷電子産品,家長就要以身作則,少用或者不用手機、iPad;如果想讓孩子多讀書,那爸爸媽媽就要先讀起來。

讓孩子遠離行為上瘾的方法:

1、自然的交流活動

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比如夏令營等

2、跟孩子面對面的交流

家長越來越傾向于使用微信和孩子溝通,最健康的溝通方式是面對面的互動交流。

3、要限定屏幕使用的時間,逐漸減少時間,而不能粗暴的斷掉,欲速則不達。

作為家長的我們有行為上瘾怎麼辦?

1、不要總是動用自己的意志力。

動不動就用意志力的人,一定會先失敗。

2、用好習慣代替壞習慣

3、改變語言方式

把“我不要再上網”改成“我能不上網”

把“我不能玩手機”改成“我不玩手機”

4、改變環境

給自己打造一個沒有手機的世界。

5、借助負面反饋

把你的承諾公布出去,設置懲罰的方法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你喜歡,請為我點贊,我會更加努力的寫好每一篇原創。育兒的路上期待與您一起攜手同行。我是墨涵媽媽,兩個女兒的幸福媽媽mhmm20091127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