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日記》No.56:練攤記

娃幼兒園的一個好朋友小L想買隻狗狗,正逢擺攤經濟興起,家長提出讓他自己擺攤賣手工皂掙錢。于是L就真的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準備了行李箱、小凳子、告示牌,收款二維碼,以及手工皂和沙畫瓶(部分進貨,部分DIY),在他家附近的人行道上擺攤了。

擺了幾天之後,小L的家長逐漸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比如在什麼位置擺攤人氣會相對更旺(然後就盡量提早出發去占“口岸”)。還有比如什麼樣的人群更有可能成為目标客戶(比如媽媽這個群體就是重點招呼的對象)。小L擺攤也小有成果,不僅開單,還掙了50塊。

随後我家娃也受到了小L的邀請,跟他一起去擺攤。于是我帶着娃,以及娃的另一個好朋友小T——也是小女生,恰好他們仨在幼兒園還是同班——在這天傍晚去了南湖附近的一座橋。

我們到的時候,小L和媽媽正在守攤。兩個小姑娘立即加入了進去。因為L之前一直待在外地她們倆已經有5個月沒見過他了。興奮地寒暄一陣之後,三個小朋友就并排坐着開始守攤。小L拿出話筒,大概是爸爸媽媽給他準備來吆喝的,可是好一會兒他都沒有吆喝出來。

為了照顧要來一起練攤的兩個妹妹,小L的爸爸媽媽特意把攤位選址在引橋的一棵大樹下。這下孩子們就不會曬到太陽了,可是人行道比較窄,從左右兩個方向來的人流都是匆匆而過。

沒一會兒,三個孩子坐不住了,開始在攤位前的人行道上跑來跑去地玩。又過了一會兒,其中一個孩子發現有一處可以翻越橋欄杆,而欄杆的那一邊非常開闊,并且可以下到河岸。

這下三個小朋友放飛了,一遍遍地翻過欄杆,跑到另一邊,然後又沿着河岸繞回來。小L的爸爸跟着三個小朋友照看他們。L的媽媽去給大家買吃的。于是剩下我一個人守攤。我坐在那兒,東看看西看看,忽然想起來,自己上一次守攤,估計已經是30多年前的事了。而且,也是被家長安排的。

那時母親在院校工作,暑假的時候學校開了一個什麼培訓班,母親要去做班務,就提議我們幾個孩子去賣冰鎮飲料。于是我和姐姐,還有表哥、表弟一起,帶着一個裝滿冰塊的塑料桶去到教室外面,把當年的網紅飲料“天府可樂”和“青鳥汽水”放進桶裡。我還記得課間休息的時候,一群大人圍着我們幾個孩子争相購買,我們忙得不可開交,隐約記得還小掙了一筆。

正出神的時候,過來了一個身材健美的小姐姐,一路走一路在發估計是什麼健身機構的DM單。走到我們的攤位前,小姐姐俯下身一塊塊翻看着手工皂,同時問:“這都是些什麼味道的呀?” 糟糕,攤主自顧自去玩了,走之前也沒交代,我業務不熟呀。再說顧客咨詢的機會無論如何也要讓小朋友多多體驗,于是我趕緊給小L的爸爸打電話,把攤主叫回來接待。

三個孩子風一般地跑了回來,小姐姐也很配合,還待在旁邊沒走呢。我指着她對小L說:“來來來,顧客在那裡,趕緊解答一下吧”。我看到L走了過去,但沒聽清他說了什麼。後來小姐姐走開了。沒成交并沒有影響小L的情緒,他又和兩個妹妹快樂地玩耍去了。

看看天色不早了,我打算帶娃和T回家。L的爸爸熱情地讓兩個小姑娘各挑選1個沙畫瓶作為練攤的紀念。我一想,小L這天還沒有開張呢,于是招呼娃和T再各選一塊手工皂,我來給小L開個張。兩個女娃各自挑選了一件,現在她們一人手裡拿了兩件東西了。小L的爸爸正要開口,我趕緊打斷他:“攤主說了算”,然後轉向L:“你說多少就是多少哈”。小L略遲疑了一下,然後大聲說“20塊”。我掏出手機掃碼。小L的爸爸笑着說:“上次有個媽媽問,‘我買3塊皂有沒有優惠啊?’” 小L還不懂什麼是“優惠”,隻見他把支付寶和微信的兩個二維碼都拿出來給對方看,哈哈。

回到家,問娃——

我:“還去練攤不?”

娃:“不”。

我:“為啥不去呀?”

娃:“不好玩”。

好吧,我相信這是她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在去之前,她并不清楚擺攤是怎麼回事,于是帶着新鮮感接受了邀請。但去之後,發現枯坐着其實有點無聊,于是很快就撇下攤兒去玩了。好玩就繼續,不好玩就不再去,孩子就是這樣,也不奇怪,畢竟她沒有小L那樣要籌款買狗的目标。

也正是在這次陪孩子練攤的過程中,我才知道原來地攤經濟已經如火如荼,并且得到了政府層面的鼓勵。當晚恰好又看到一篇帖子,說有人靠業餘擺地攤已經買了一輛二手奧迪,相比之下,靠擺攤買隻狗應該不難實現吧,在此也衷心祝願小L盡早得償所願。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