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庭關系老是這麼緊張?
為什麼家庭關系老是這麼緊張?
我們都認為我們很愛家人、愛孩子、妻子。你會帶她們去吃他們喜歡的披薩,送他們生日禮物,在他們不高興的時候扮怪物嘗試改變他們的心情。
但很少有人察覺,我們所有的愛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說,我們所有的愛都需要回饋。當我們給了對方一個吻,我們希望也得到一個同樣的吻或是其他東西。
我想稍微談一下我們基于自我的愛與無我的愛之間的差異。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我們事實上一直在計算。對家人,對朋友,對我們的愛情。
自我一直沒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所以他需要不斷的通過他人、外境來攝取存在感。
為此我們建立家庭、學校、醫院、養老院以及各種社會組織,以獲取各種不同時期所需的安全感。
在你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ATM機。當你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你就會找他們要;長大後,你的愛人會給你最大的安全感。
當你發現他已經不愛你了,你會尋找另一個安全感的來源——另一個愛人或是孩子,讓他們給你新的安全感。
在這裡我們着重讨論,如何從家庭和愛情來獲取安全感。這兩者在我們生命裡所占比重非常大。
事實上,當你認為你在愛的時候,你一直在試着維持愛情的收支平衡,我指的是愛情上的收支平衡。
舉例:如果你每天都親吻你的愛人,而他從不主動親你,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不平衡,你會懷疑他對你的愛。
假如你付出十塊錢的愛,那麼你是否要求對方至少付出八塊錢的愛。如果對方付出的愛隻有五塊錢你就會非常生氣,但你會試着告訴他你付出的是十塊錢。因此他不能隻回饋五塊錢,但通常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生争吵。我們吵嘴的時候都會說:我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麼多,可你呢?
我們一直在計算,試圖維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連最純潔的愛情也未能免俗,因為我們有自我,我們需要喂養自我,這讓我們無法心無旁骛的愛。——我們和對方擁吻的時候手裡都拿着計算器。
家庭和愛情是吸取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但也同樣很危險,我們以為已經調到安全模式,但總是會有意外跑出來打破我們的安全錯覺。
一旦我們覺得自己在愛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們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們的自我感到威脅。想想看,所有的家庭矛盾,所有的愛情問題都是因為感情方面的收支不平衡。
你給了他十塊錢的愛,可他呢。他好像完全不知道,他至少應該給我六塊錢吧,可他給我的最多隻能算兩塊錢。
無論是對男朋友、女朋友,還是先生太太,甚至對父母子女,我們其實都是這樣的。這就是基于自我的愛,這種愛要求回報,它從來不是無私的——摻雜自我的愛從來不是無私的。
我無意聲讨這種愛,身為未證悟實相者,即使我們想,也不可能有超越這種愛的愛。但我不認為這是真的愛,這種愛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真正考慮别人的感受。
它以對方的付出來決定自己的付出,這是交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家庭關系老是這麼緊張。總是出各種問題。
因為我們并沒有真的愛過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饋的愛過任何人嗎?不管他做什麼都絲毫不影響你對他的愛?
如果女朋友不高興,我們表現出很關心的樣子,那不是因為我們愛她,而是因為你怕她的不開心早晚會波及到自己:比如搞亂我們的計劃、讓自己也不開心。我們很怕這種麻煩。
這隻是我們為了避免自我受傷采取的措施,如同多數父母強迫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肩負榮耀家族的使命。這其實是全然的自私。他們不過是想讓孩子滿足他們的自我,重建他們失敗的人生。
在愛情裡,我們也是如此,我們希望對方全然滿足我們的自我。我們之所以愛對方,因為對方愛我們幾乎像我們愛自己一樣,我們在他這裡可以體會自我被全然滿足的快感。
但好景不長,很快,因為對方也是自私的,他來我們這裡也是為了滿足他的自我。因此,當最初的沖動慢慢停滞下來之後,雙方都開始看到對方的一點真面目。
那時候雙方都開始要求對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愛的愛,這是潛規則,你當然不會說:我給了你這麼多,所以你也必須給我這麼多。但沒有說不代表你沒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雙方關系最佳時期僅僅是雙方收支比較平衡的時期。但很快,我們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不能及時提供對方所希望的那麼多愛了。這個時候,另一方就會感覺不安全,發生争吵。
當雙方收支達到差異巨大的時候,我們就會傾向于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維持自我的養料。我們猜想一下聖者的愛,佛陀一般的聖者已經證悟無我,他沒有一個自我需要被滿足。
因此,他不需要通過結婚、建立家庭、結交朋友來攝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裡也不會怕黑,也無需電影、音樂來娛樂自己。
沒有自我的人就沒有分别心,我們認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是因為他們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們需要這些角色,我們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們提供。
因此經營好與這些人的關系在我們的生命中顯得尤為重要。而一個成就者,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因為他無需從他們那裡獲取自我的食物。
一個完全無我的人,一個視你如他自己的人,他愛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樣化,但他最關心的當然是讓你獲得和他一樣的解脫。
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頓,可能給你講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論女人,隻要可以将你導向解脫,他不在乎做任何事。
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種回報,因為他沒有自我需要被喂養。他不需要計算付出的愛和收到的愛是否均衡,因此他的愛是真正的愛,而不是我們假模假式的愛。
文字摘自宗薩欽哲
- 上一篇 每天推薦一本書 || 編号:[1942]
- 下一篇 讀書無用?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