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本指繪畫方法
胸有成竹一詞,
比喻做事之前
先有通盤的計劃。
那你知道嗎,
這句話其實
出自蘇轼的作品,
原本是指繪畫。
胸有成竹一詞,
出自蘇轼的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文與可,
即北宋學者文同,字與可,
蘇轼好友,擅長詩畫,尤精畫竹。
筼筜,yún dāng,一種大竹的名稱。
筼筜谷,地名。
偃,有仰卧,放倒的意思,比如偃旗息鼓。
因此偃竹,一般認為是仰斜的竹子。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實際是一篇紀念文與可的作品。
該文寫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
即文與可辭世之年,
蘇轼在湖州曬書畫之時,
看到了文與可送給他的筼筜谷偃竹畫,
痛哭失聲,寫下了這篇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畫竹必先成竹于胸,也即胸有成竹,
是說畫竹子之前,
要先在胸中有竹子的形象。
這是文與可教給蘇轼的畫竹方法。
- 上一篇 報道風波
- 下一篇 五筆輸入法的五筆指啥?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