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不下功夫改變這幾點,面對拖延症,隻是治标不治本

導語

拖延者,在大多數時間内,甯可被别人稱為有那麼一點“小懶惰”,也不願意将自己更多的缺點暴露于衆人面前。于是,拖延成了制造這種統一性評價的慣用利器,在這種自我熏陶的烏托邦中,每一位拖延者都在努力尋求适合自己生存的生活信念。可是,隻是在治标不治本的時間管理下苦苦前行,對你來講,能行嗎?

...

面對拖延,别上來就談方法,追根溯源才是根本

就像一個人生了病,見到醫生描述完自己的症狀之後,希望從醫生那裡得到的答案是“沒什麼大問題,吃點藥就可以”;之後呢,好了傷疤還有幾個人還能記得當時的疼呢?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現實,人的内心迫切地希望從醫生那裡知道是什麼病?如何治?甚至能不能治;可是,沒有幾個細心的人會去追問醫生一句,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

簡單的例子,言簡意赅的幾句話,隻希望在真正開始讨論拖延症之前,屏幕面前的你能意識到治标不治本已經為我來帶來了太多次的痛苦。

...

拖延症的根源

在中國,在父母眼中,無論你的年齡是個位數還是多位數,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便是——你終究是個孩子。

以拖延症為例,在衆多心理學家的研究當中,已經在拖延症患者年少時期的家庭中找到了無法擺脫的影子。

...

就像中國父母大都慣用内斂的家教方式來培養下一代,“乖孩子”的稱号成為了年少時期的标杆,正是因為年少時期對中國傳統文化孝道中的孝順二字也隻能做到“順”字。順從的培養,也讓更多的孩子意識到了兩個問題:

父母的期望是望子成龍與望女成鳳,孩子不能辜負父母殷切的希望,要做到努力便是。

父母的内斂家教方式更多地體現在批評大于鼓勵上,倘若孩子的努力的确因為能力無法滿足希望的要求時,孩子已不奢求得到鼓勵,而是為了延後批評,于是選擇了拖延。

...

當然,我不能一蹴而就的說明這一定是拖延症的根源,而忽略了後天的影響,但是在大多數拖延症的童年時期,這種影響因素又是經常被人們忽略或者叫做視而不見的。

換位思考

當孩子漸漸長大以後,或為人父人母,正是換了一角度看待自己孩子的時候,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根源并不能去責怪曾經的父母。

特别是讀到英國著名作家卡羅琳·韋布的《七堂思維成長課》的時候,才逐漸意識到了幼年時期的我們是多麼的目光短淺。

...

批評與鼓勵相對于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坎坷與壓力來比,拖延的本因才會越來越明朗,就像幼年的自己一味拖延,最終還是得到批評,可是時光一去不複返。

現在也明白了延後批評隻是付出的短期代價,而自己的患得患失才是最重要的長期收益。

...

你是哪種拖延型

1、完美主義型

完美主義與追求完美在拖延症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完美主義:個人對自己制定了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并在實際過程中又不希望根據實際情況理性地降低标準。

追求完美:雖然對自己制定的目标标準太高,但是經受曲折與付出努力,也不斷要求自己一步一步的實現目标。

...

簡單地去解釋:

完美主義:這個項目我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全盤拿下,做到最好

追求完美:這個項目的确挺難實現,不過大家一起努力,先做50%,再做30%,最後努力實現剩下的20%。

正是因為目标制定時,就為自己設定了不切實際的标準,才會導緻實施的過程步履維艱,最終隻能采用拖延。

...

2、注意力分散型

現代社會生活的節奏要明顯快于以前,獲取信息的渠道、載體、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就像智能手機的智能推送功能一樣,每當你剛開始專注某項工作,各種彈窗式的推送就會逐一擊破你的注意力。

...

就像魯迅先生培養自己專注一樣,整個房間一張書桌,别無他物,僅此而已。

3、三分鐘熱度——興趣分散型

老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的背後蘊藏的道理就是興趣的專注。可是現代社會已經将這360行細分到了3600行都不止的地步。

以年輕人來講,興趣廣泛尤為突出,跟風式的學習,類型算起來并不算少,可最終并沒有哪一項能順利收尾。

原因很簡單,對自己的興趣培養并不專注,隻是一味地跟風追熱點罷了。

...

4、難以啟動型

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的普遍性。往往在現實中,看到的實際場景便是應了那句話:“這活兒還沒開始幹,家夥事兒倒是備的挺齊。”

的确,難以啟動型的拖延症患者,就像即将進入冬眠之前的狀态一樣,把能用的、不能用的、可能用的、不一定能用的統統都準備的非常齊全,以備不時之需。

可是,當一切準備停當,即将要開始的一刹那,又無端的卡了殼。至于原因,仿佛也在自言自語地告訴自己:“好像缺了點什麼,我再準備一下。”

...

改善拖延

如若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自我的拖延,首要的任務就是需要對自己的拖延進行歸類,這個過程在心理學中稱作“自我認知”的過程。簡單地講,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

1、拆分目标——針對完美主義型

完美主義型的拖延症說白了,就是希望一口吃成個胖子,可是這件事總是事與願違,畢竟這就是個空想罷了。

拆分目标,就是把一口吃成胖子變為多口吃成胖子的轉換過程,最終完美主義的目标是沒有變化的——變為胖子。

隻是把一口這個過程進行了轉化,其中的道理也非常簡單,在心理學中,小目标不僅容易實現,也更讓設立目标的人獲得滿足。

...

2、創造“真空環境”——針對注意力分散型

注意力分散型的拖延最懼怕的環境正是“真空環境”,而這個真空環境的實現也非常簡單,正是把目前的工作場景變得簡單的過程。

就像我們乘坐高鐵、飛機、地鐵一樣,需要将那些“不被需要”的東西放置一邊,一樣可以從一個地方達到另一個地方。

而注意力專注的過程也是一樣,真空環境的打造,需要将那些“不被需要”的App推送關掉、零食拿走、非必需品一概去掉。

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一旦做到,你将很容易專注。

...

3、不僅隻會0到1,還要嘗試1到2——針對興趣分散型

我們要搞清楚一個現實的問題,三分鐘熱度在于隻做到了0到1的開始,卻沒有了1到2的過程,為什麼?隻有分析明白了這個簡單的道理,才能有效避免興趣分散的拖延症。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幾乎每個人都能明白0到1的過程是簡單的,而1到2的複雜程度要難于0到1的過程。

所以,興趣分散型的拖延症根源就在于懼怕事物的困難程度。這也是為什麼熱度隻有三分鐘的根本原因。

...

4、獎勵機制——針對難以啟動型

難以啟動型的拖延症主要表現在隻準備,而不去開始的狀态來回徘徊。根源是在于害怕失敗,生怕準備的不夠,最終失敗是因為沒有做足充分的準備。

針對這種類型,獎勵是最好的啟動機制,首先在自我認為準備充足的情況下,為自己設定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标,再設定一個獎勵,在獎勵的激勵下,邁出第一步并不是一件難事。

...

結語

任何一種心理障礙都有它獨特的前因與後果,回歸開篇的例子,如果隻去尋找治病的辦法,而沒有反思疾病的來源。也許,将永遠陷入這個無休止的循環中。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明理記,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記錄生活,感謝有你!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