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欠條”的袁枚
在講今天的主人公“袁枚”前,不知您有沒有遭遇過民間借貸?就是俗稱的“調調頭寸”?
民間借貸
倘若有且您曾是債務人,那麼及時還清了嗎?有把利息加上或在日後用細水長流回報債權人/直接受益人嗎?
那倘若您是債權人/直接受益人,請問見到“回頭錢”了嗎?當初滿臉真誠信誓旦旦立下字據的債務人現如今的經濟狀況仍然捉襟見肘嗎?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松弛的生活家,随園的主人——清代詩人袁枚也曾遇到過民間借貸。
袁枚
他是怎麼做的呢?
【據說好友程晉芳生前欠了袁枚五千兩銀子,始終還不起,程晉芳死後,他前去吊祭,将欠條在靈前一燓了之,後又将程晉芳的遺孤撫養成人。】
讀到這裡,老實講我是有點錯愕的。
與大詩人的“不差錢”以及寬闊的胸襟相比,我那粗鄙的“小市民”心态已然暴露無遺。這精神境界差的可真不是一丁半點。
大概是受到《新老娘舅》節目浸淫,在我以往的認知觀念裡,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父債子還也說得過去,哪有一筆勾銷的道理?
天經地義
程晉芳他還不起,不代表他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還不起。當然,把未了的債務留給兒女,應非父母心之所願。
可是,如果欠了别人的錢,黑不提白不提,假設程晉芳是一個未喪失良知且有羞恥心的債務人——九泉之下叫他如何安心?
也許吧,當某一天,債權人如袁枚般已經富裕到“家财萬貫”并且“視金錢如糞土”時,确實可以潇灑一記做到“手撕欠條”……
然而,凡夫俗子要能有這般宰相肚量又談何容易……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