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無知

“多元無知效應”這是社會心理學術語,在1931年由丹尼爾·卡茨(Daniel Katz)和弗洛伊德 奧爾波特(Floyd H. Allport)創造。近年來屢受“追捧”。那麼何謂多元無知(Pluralistic ignorance)?其中心思想就是:在我們對自己缺乏信心且周圍形式不很清晰時,我們最有可能接受并參照别人的行為。通常狀況之下,對于一個突發事件的當局者來說,我們通常認為在場的人是越多越好,而這種想法在這種理論的支持下可能被認為是錯誤的。

多元無知理論認為:對身處困境而亟需幫助的人而言,如果隻有一個陌生人而不是一群陌生人在場的話,他得救的概率反而會要大一些。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可能均會經曆過這樣的案例:一位身體孱弱的老人在回家的途中,突然暈倒于路邊,這時可能最為亟需的就是需要路過之人伸出援助之手,拉他一把,經過這位老人身邊的第一位路人雖看到這位老人,心生善心,可由于害怕染上麻煩,猶豫了10秒鐘之後,毅然頭也不回地離開,在其身後的第二位路人看到前面一位的行為之後,猶豫了5秒鐘,也是堅持離開,第三位猶豫了2秒鐘,第四位, 第五位,...,于是毫不猶豫地堅持離開。這種連鎖反應使得老人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期。事發之後,很多人在指責社會的冷漠與路人的無情。路人的冷漠和無情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多元無知效應可能也能夠較好第解釋這種社會現象的存在。同樣,2011年10月13日下午在廣東佛山發生的兩輛車碾壓女童小悅悅,18位路人無一人向前幫扶事件,也充分說明多元無知效應的存在。

多元無知效應在商業中也得以廣泛應用,最為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各種新型創新産品的流行與傳播。例如:在前幾年風靡一時的開心網,就是憑借其開心農場的網絡遊戲,吸引了無數網民激情加入其中,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之餘,我們談論的話題很多都離不開開心農場,但這其中,一個不争的事情就是:很多人其實并不是十分喜歡這個遊戲,但是看到身邊的家人、同學和同事都在玩這個遊戲,因為擔心自己的與衆不同會增加自身與群體交流的成本,于是就不自覺地每天也跟其他人一樣“敬業”地守在電腦旁,收自己的菜,偷他人的菜。蘋果手機能夠風靡全球,除了其出色的技術以外,多元無知理論對其貢獻也不可小觑。

多元無知效應的一個關鍵之處就是:因為當局者誤判了他人的想法,認為他人行為的表述與他觀察的是一緻的,其實則不然。于是乎,造成人群的做事方式一錯再錯,“随大流”現象的普遍流行,而這群人中的很多人在當時均沒有認知到其“肉眼”觀察之錯誤之處。

總的來說,人性中的多元無知能夠使得很多商業産品的流行,但與此同時,這個效應也能使得社會群體變得更加“無知”與冷漠。社會的管理者需要充分認知并合理利用與控制人群中的這種多元無知效應,去其弊而用其利。

參考文獻:

1. Katz, Daniel, and Floyd H. Allport. 1931. Student Attitudes. Syracuse, N.Y.: Craftsman.

2.Centola, Damon, Robb Willer, and Michael Macy. 2005. "The Emperor’s Dilemma: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Self-Enforcing Norm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10:1009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