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約 | 騎行探綠,意在輪下(2024年5月總結)

五月初,盛夏未至,春光近尾。

五月的京城,唯好天氣不可辜負。恰逢綠道專項規劃獲批,騎行成了周末與假期出遊的首選。

自行車是一種奇怪的交通工具,乘客即引擎。這份特有的掌控感,令許多愛好者頂着烈日狂蹬不止,即使在被摩托車從旁呼嘯而過的豔羨瞬間,也依然懷揣着一顆身體力行的赤子心。對于騎行者,如果你毫不費力地就達到了目标,那結果将不會讓人滿意。

在受全球公衛事件影響的日子裡,騎行視頻曾經風靡網絡。對于全職騎行的旅人而言,自行車上搭載着全部家當,餐廚系統、睡眠系統、起居系統、遮蔽系統等一應俱全。與長期居家的憋悶感相比,這種一直“在路上”的體驗,如在酷熱密室中吹起一陣自由的風,令屏幕一端的無數看客心馳神往。

京城的綠道系統本不算完善,但在近年來的持續建設下,斷點逐漸打通,藍綠日趨融合,對于公園的串聯效果越來越好。綠道往往兼具步行和騎行功能,全部或局部段依河而建,營造出場所多變的漫遊體驗。

昌平42公裡綠道,是我和艾米騎行探綠的起點。綠道蜿蜒不絕,自南向北穿越都市區域、濱河生态區域、郊野區域,串聯起東小口森林公園、太平郊野公園、溫都水城生态林、沙河濕地公園等一系列風格迥異的園林,雖有部分路段尚未建成,仍然瑕不掩瑜。在漫長的騎行路線中,周遭景觀從沉郁如墨的森林,變換為一抹明媚的嫩綠,期間點綴着五色花卉,不時有兒童友好的沙地樂園一閃而過,人氣十足。穿過蒼龍街,溫榆河景躍入眼簾,雖無單獨的慢行綠道,駐車步行至河邊,反而能嗅到一絲野性的氣息。騎行至沙河水庫,平坦開闊的湖面,在遠方層巒剪影的映照下,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夏日情畫,水庫中栖居着各色水鳥,有時單腳獨立于湖中眺望遠方,有時潛入水底覓食小魚,有時展翅翺翔于如洗碧空,引來一排排手持單反的愛好者快門頻閃,收獲無數心儀佳作。至此,行程過半,但綠道仍然向西北方向蔓延,且随着距離漸遠,景緻愈發野趣盎然,偶遇幾處鄉野集市,蔬菜瓜果帶着泥土的芬芳誘人駐足,勾起行者記憶深處的鄉愁。

與昌平42公裡綠道相比,三山五園綠道的連續性稍差,同樣尚未完全建成,但其串聯的曆史名園和景點卻更加豐富,流露出濃濃的人文色彩。沿線既有清華、北大等底蘊深厚的高校,更不乏頤和園、圓明園等人氣極高的皇家園林。著名景點雖好卻人聲鼎沸,反倒是不少名不見經傳的園外園更值得漫步暢遊。中塢公園、北塢公園、兩山公園、影樓湖公園,縱身躍入在陽光下耀眼異常的金色麥浪,踱步經過神似江南水鄉的溪流水車,頗有幾分覓得桃源、天人相宜之樂。

若說42公裡和三山五園綠道仍未建成,處于少年階段,那麼北運河綠道就是恰當壯年,風華正茂。早在2019年,我和艾米曾領略過北運河的青澀年華。那時的副中心尚在建設起步期,運河兩側的綠道雖已基本建成,但不乏斷點瓶頸,難以健步悅騎。如今一晃5年,青澀不在。北運河兩側的綠道在連續性上無可挑剔,從尚未完工的千荷瀉露橋出發順着大運河一路南下,途徑帆影廣場、衆多觀景平台和紅楓廣場,便能一眼看到河岸露營區,帳篷、吊床、野餐墊散落在草甸的各處,人們貪婪着呼吸着略帶潮濕的空氣,品嘗着河風中格外清新的一絲甜意,與家人共享難得的閑适時光。

看着悠然躺在吊床裡的遊人,我和艾米并不羨慕。他們的目的地已至,惬意自得,安享靜谧。

而我們的目的地,恰在輪下,流轉不停。

在停與行的交替中,擰發條鳥放聲鳴叫。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