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也可能是在動

《十三邀》的第八季終于來了,第一期是重仿曆史學家許倬雲。我沒讀過他的書,隻是幾本他很有名的書的名字。在我心裡這樣的人太多了,名字如雷貫耳,但沒讀過,這是我的問題,不是他們的問題。我們當然沒資格評論任何一個人,更何況是一位九十多高齡的曆史學家,一位王小波的老師。可又沒細讀過他的書和他的思想,根本無從下嘴去探讨、聊天。去知乎上搜了一下,還看到了很多反對(“反對”已經很客氣了)他的聲音(實際上是文字),這讓我更加困惑了。我連身邊看得見摸得着的活人都不輕易評價、下結論,遑論是一位相忘于屏幕的曆史學家。如此一來倒激起我閱讀他的沖動,記得曾經逛書店時随手翻過《萬古江河》,當然如今的我,确切地說是我的腦袋裡已然沒了絲毫印象。我經常用最為粗笨的思考方式去妄圖揣度一個人,比如許先生,他都是院士了,應該不會太差吧,盡管這有點押寶的心态,但無知之初我們又能憑借什麼呢。縱使褒貶不一,我也相信自己的直覺,知道傾向于哪一方。這個時代下,我們有時不相信直覺還能相信什麼呢,難道靠推論麼,推論能照顧到方方面面麼,似乎,可能,聽上去,直覺更靠譜一些。

看得出,我在書寫這一篇時依然是非常搖擺不定的,它不僅來自于對于一位曆史學家的搖擺,也是對這個世界和時代的搖擺。我們在世俗和現實中翻滾、閃轉騰挪,用盡全力的,但那些終究是過眼雲煙,這是我在出發前一早知道的。但是難道要靠閱讀能使我們的心穩定下來麼,也挺懷疑的。我現在挺愛發呆的,不是因為白天工作累了,即便一天無所事事,我也喜歡發呆,就坐在沙發裡一動不動,至多放着背景音樂。就這樣待下去,待着不是休息,也可能是思考也可能是在動,是讓困惑發酵的過程,是等着困惑自己慢慢劃開。我很怕打攪一個看上去不動的人,因為那有可能是ta最為活躍的時刻。

很難說對這個時代和環境是一種什麼心情,許先生對于時代的變局、國際之間會動容,無論是他還是我,都沒有一個詞能囊括對于某個客體的感受,何況是對時代。這是否是一個好時代沒人知道,在此就不再引述那句時髦的名言了;所以我很喜歡發呆,也許我隻能發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