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執筆不顫,蘸筆非貪,落筆有神,走筆無悔

“執筆不顫,蘸筆非貪,落筆有神,走筆無悔”,短短十六字,卻是濃縮無數,凝練了我十數年的書法心得,對于初學者具有指導意義,對于想精進的人有借鑒意義。言簡意赅,為避免理解不到位影響了該有的指導作用,也為了杜絕解讀錯誤削弱了該有的借鑒功能,下面便結合自己的實踐經曆進行展開陳述。

書法練習,對應的心态,既不能是毫不在意,也不能是茲事體大。不在意,便意味着不走心,不走心的筆肯定執得不穩當;太過在意,緊張之情就會油然而生,手臂也就會止不住得顫抖。對于書法練習,要保持平常的認真做事時的心态,聚精會神,但不舉輕若重,也就能執筆不顫。

執筆不顫,是所有書法練習操作中的基礎,無論是蘸筆,還是落筆,以及走筆,它們的正常操作,都離不開一個執筆不顫。如果執筆的手顫動不已,蘸筆吸墨就會出現要麼量多濕透紙、要麼量少寫不成一字;而落筆也因為顫動而失卻準頭,使得寫成的字不能達到位置協調;而最為緊要的,就是顫筆之後妨礙了對力道的控制,使得走筆失卻力道的平衡,出現粗細無方的筆畫;這一系列操作下來,定不然成就不了方正得體的毛筆字。


...

執筆不顫

蘸筆非貪,準确來說,應當是蘸墨不貪,但為了與其他三句話保持結構協調,故而說成了蘸筆非貪。用毛筆寫字之前,如果是久置後筆頭結硬,應當先用筆洗中的清水将硬結的筆頭潤開,而後在筆洗邊沿擠掉多餘的水分——對于不知道怎麼擠的,可以直接用紙巾去吸幹水分也可。筆頭複軟之後,便到了蘸墨的操作,而也到了蘸筆非貪發揮作用的階段。

所謂蘸筆非貪,指的是,除第一次蘸墨時要讓毛筆頭飽蘸濃墨、讓筆頭裡的每一纖毛都染上墨外,而後書寫過程中的蘸墨,都應該是根據走筆的最大力道、即最粗筆畫的寬度,去決定蘸多深。力道小、筆畫細,那麼就蘸筆淺;力道大、筆畫粗,就蘸筆深。寫小字,卻貪婪蘸墨,多餘的墨既不能派上用場,還會在幹結之後造成毛筆頭彈性下降,給走筆造成一定的妨礙;寫大字,卻貪輕蘸,一方面會出現頻繁蘸墨的現象,另一方面則會具有寫不完一個字就要蘸墨的風險,甚至一些着墨不到位的筆畫要重新補墨,而這些顯然都會破壞毛筆字的一氣呵成美。


...

蘸筆非貪

坐标軸上繪制圖像時,左上角的端點的坐标決定了整個圖像的位置;而在紙上寫毛筆字時,落筆的地方也将決定整個毛筆字的位置。練習書法所用的紙,生宣熟宣都好,通常都是四開大小,而這樣的一張紙,肯定不可能隻寫一個字;說真的,要寫一個占滿四開紙的特大毛筆字,是很考驗書法功底的,因為筆畫太長很容易走樣。

為了每個毛筆字前後左右的間隙,保持協調,每個字的落筆位置就要心神灌注,這就是所謂的落筆有神。那麼,我想問,你認為落筆有神單純是為了控制毛筆字的間距嗎?如果,屏幕前的你,還記得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的“我的設問,答案通常都是非”,那麼你就應該意識到,本文給出的落筆有神,其指導或借鑒的意義,絕不僅僅是控制字間距那麼簡單。

浩如煙海的漢字中,形态各異,有單筆成字,有多筆成字;有單形成字,有多形成字;有高長的,有窄小的。由于每個漢字,筆畫繁簡不一,每個毛筆字的落筆位置便無法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當前字的結構進行動态調整,才能保持每個寫出來的毛筆字具有中正美。而很多新手,在米字格或田字格等劃分了空間的紙上練寫毛筆字時,之所以經常出現寫成的毛筆字,不是偏在這邊、就是偏在那邊,便是因為沒能做到落筆有神。


...

落筆有神

前面提到,有些人會對着墨不到位的筆畫進行補墨,實際上,這對想要書法精進的人來說,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也不是走筆無悔的表現。

我們都說,棋盤上下棋的時候要落子無悔,而紙上寫毛筆字的時候,同樣要有無悔的精神。筆未落、墨未着,懸筆的時候怎麼猶豫不決都行,而一旦落筆觸紙了就隻能照着心中的筆勢一氣呵成,在收筆之前,每一筆畫的走筆是否到位、粗細是否協調,都不要去顧慮,徑直寫完整個字才是書法該有的精神狀态,你見過生孩子的時候由因為孩子長得不如意就塞回母胎的做法嗎?

毛筆字雖然是靜躺在紙上,但我們應該将其看成生命,寫字走筆的過程就是生命誕生的過程,以何面貌問世我們必須尊重,所以沒必要進行補墨或糾正的操作,任憑渾然天成即可。要想它們生來好看,我們就必須在走筆的時候,學會更加精細的力道控制,讓每個筆勢都能到位的凝結在紙上。心思是電光火石的,寫毛筆字的過程中,某一筆勢不到位時,切莫生出後悔之情,影響未完成的筆畫的走筆,而應吸取教訓,讓餘下的走筆更加穩當。


...

走筆無悔

執筆不顫,蘸筆非貪,落筆有神,走筆無悔。十六字真言背後的精神,若能融彙于自己的書法練習中,那麼,我相信,如果你是初學者就會很快入門書法;如果你是想要精進的人就會很快更上一台階;如果你不是書法愛好者也會從中汲取生活智慧一二。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