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窺牧馬 不敢過臨洮”

此典句出自唐代·西鄙人《哥舒歌》: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譯文:

黑夜裡北鬥七星挂得高高;

哥舒翰勇猛守邊夜帶寶刀。

吐蕃族至今牧馬隻能遠望;

他們再不敢南來越過臨洮。

注釋:

西鄙人:是指生活在唐朝西部邊疆的人物,具體名字已經無從考證。

北鬥七星:在北天夜空排列成鬥形的七顆星,常用以指方向。

二句意謂至今吐蕃騎兵的偷襲,不逾臨洮。

窺(kui):在隐僻處偷看。

牧馬:指敵人騎兵侵襲。

臨洮(tao):郡名,即洮州。

賞析:

西鄙人,泛指西北邊鎮百姓。此詩是唐代西北邊民對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頌歌,約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間。時值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領兵大破吐蕃,以緻“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因而有民謠說:“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吐蕃總殺卻,更築兩重壕。”此詩即為對這首民謠進行藝術加工後的作品。

首句以北鬥起興,用天空高懸的北鬥七星,象征哥舒翰的功高震世,為萬人景仰。

古人所稱之“北鬥”,其涵意源于兩處:一是從天象學來說,因為北鬥繞北極旋轉,隐含着“帝王居中(居北極)的概念,故而古人常以之喻指人君或威望極高之人。二是比喻德行高重之人,如《論語》有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以“北鬥七星” 之“高”來贊譽哥舒翰,既凸顯出哥舒翰能抵禦吐蕃侵擾、安定邊境的功勞之大,同時也暗喻其保境安民、愛護百姓的德行之高。

二句則以簡略之筆,勾勒出哥舒翰枕戈待旦的報國之志與英武之氣。一“夜”字,既與首句“北鬥七星”暗合,同時表明其時刻警惕外敵侵擾的戒備态勢。“帶刀”二字,則從側面描繪出邊境嚴峻緊張的戰争态勢,以及哥舒翰的威武神勇,這也與曆史上“哥舒禦吐蕃,信悍勇”的記載相吻合。

總體而言,一、二句起勢不凡,如長江大河,傾瀉而下,誠所謂“如風高大漠, 古戍聞笳,令壯心飛動也”。

三、四句則進一步渲染哥舒翰将軍的赫赫威名與彪炳戰功。為何吐蕃族至今隻敢偷窺遠望,再也不敢南來越過臨洮,南下牧馬?那是因為他們懾于哥舒翰的勇猛與威名。由此可見哥舒翰軍功之大,影響之深。

唐代西北邊境由于突厥與吐蕃的侵擾,邊民飽受邊患之苦。此處寫吐蕃 “不敢過臨洮”,既是實寫,贊頌哥舒翰保國安民之功,同時也寄寓着西北百姓期盼和平安甯的美好願望。

這首詩語言平淡素雅,自然流暢,但音調铿锵激越,處處透露出一股振奮人心的盛唐氣象,讀來令人血脈贲張,酣暢淋漓,不愧為唐詩邊塞詩中的不朽名作。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