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吃很多頓很多頓飯
愛是什麼?
愛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開心心地吃飯。
一位6歲的學生說,愛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很多頓很多頓飯。事實上,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的緣故,她已經很久沒有跟他們一起吃過飯了。
爸爸媽媽去哪兒了?
不知是從哪一年開始,現在許多家庭已經很少整整齊齊在一起吃飯了!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發展的壓力,使得一家人齊聚在餐桌前也變成一種奢望。似乎,社交生活比家庭吃飯更重要,公務應酬比家庭吃飯更重要。
小時候,一家人上桌吃飯前,還要數數誰沒有到位。如果是爸爸沒到位,我們就乖乖地等着,直到都到齊了,我們才上桌一起動筷子。爸爸埋怨說:“孩子都餓了,不要等我。”爸爸雖然心疼我們,但似乎從子女等待的行為中找到了做父親的欣慰。吃飯中,父母碗裡的飯吃完了,我們搶着去盛飯。媽媽還時不時問我們,飯菜合口嗎?雖然條件艱苦,但媽媽做的飯菜,幾十年以後還留有回味。母慈父愛子孝,淋漓盡緻地在餐桌上展現出來了。有一次不知什麼原因,我不肯吃飯,一向慈祥的母親就拿來了竹鞭,抽了我兩下,非要我上桌吃飯,嚴厲地說:“吃飯比什麼都重要!”濃濃的母愛連同抽打的竹鞭,直到現在讓我回味無窮。
“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吃飯時,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 這是小時候父母經常對我們講的話,至今受用。一家人坐在一起安靜吃飯,時不時父母交流兩句,我們扯着耳朵聽着。吃飯時,如果拿筷子姿勢不正确,或是夾菜翻來翻去,免不了父母又是一番提醒。
吃飯,既解決了我們饑餓,又讓我們懂得了規矩,還從父母的交談中了解一些自己家以及家以外的人和事。我們感受到, 家庭吃飯是一件很重要很幸福的事情。相愛的人就要在一起吃飯,吃很多頓很多頓飯。
是的,還有什麼比吃飯更重要的事?特别是晚餐,對一個家庭來說,意義更為特殊。
晚餐,是家庭一天的團圓飯。早上出門,大人上班,小孩上學。在一天的勞作結束之後,白天分散各處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在餐桌上,邊吃美味的佳肴邊聊天南海北的信息。今天的家庭餐桌交流更是走向民主平等。每個人都談自己一天的經曆、見聞和感想。孩子講述自己學校裡發生的人和事,講述自己的快樂和苦惱;大人們講述自己工作中的一件事,或者與朋友的一次談話。從孩子的講述,爸爸媽媽掌握孩子的成長軌迹。從爸爸媽媽的講述,孩子了解到社會與職業上的一些事情。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擁有的一段節日般的親子時光,是創造 松弛平等愉悅的談話氛圍的最好時機。
前美駐華大使洪博培說過:“我最後的目标是做一個稱職的爸爸,不然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
今天的飲食普遍化、便捷化。越是尊貴的客人,我們越是請到家裡吃飯。孩子是我們生命中最尊貴的人,多與孩子一起吃飯,特别在家裡吃飯,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在家的氛圍中,孩子健康成長。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需要大人的陪伴。可孩子,總在不經意間長大,孩子的成長時間極其珍貴。每一個大人,由于生活、生存壓力,每天奔波勞碌,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溜走;時光,總是與我們擦肩而過!等到我們有時間的時候,孩子就要離開我們的懷抱,離開我們的視線了。
目前越來越多的孩子成長中出現問題,根源指向家庭教育。為了生計或生存,大人要麼遠離孩子,要麼一心撲在工作,無法陪伴孩子成長。孩子情感缺乏滋養,行為習慣缺乏示範和養成,日常生活缺乏意義體驗,他們無疑是被抛棄的一個群體。雖然有基本的物質保障,但情感的關懷缺乏更讓他們在成長中孤獨、迷茫。一個人有被抛棄的經曆,變壞的可能性就大了。
前不久,一位老師和瑞老師講起了她轉化一位學生的故事。孩子是留守孩子,曾受到過其他孩子的欺淩,後來他開始有樣學樣,欺淩别的孩子。這位老師費勁周折地教育引導他,最終讓他成為了三觀很正的孩子。
是的,這些孩子如果沒有遇上合适的引路人,他會學壞。其實,他們都是很無辜的人。一有空隙,壞的思想就會侵入孩子的頭腦!成長中的孩子正處于人生最危險的時期,學好學壞有時就在一瞬間。大人的陪伴和引導多麼重要!這位老師動情地說。
世上有沒有陪伴孩子成長和大人工作兩不誤的辦法啊?瑞老師說,那就讓大人們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把自己的工作之餘時間勻點孩子,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孩子的興趣愛好重疊在一起。大人多點遷就, 孩子的成長就少點風險。
真的,無論再忙,都要與孩子一起吃很多頓很多頓飯。
吃飯,是陪伴,是引導,是示範,是擔當。
- 上一篇 《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開山鼻祖
- 下一篇 欲望現實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