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組講座//跟着闫付慶老師學讀書

文/梁樹麗

...

年會上的闫老師

12月份的英語研讨我有幸邀請到了闫付慶老師。他給我們帶來的講座分享是《跟<西遊記>學做好老師》。

大家知道闫老師的經營的小園子是“教育即陪伴”,目前已經積累文章820篇,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文,多篇被報紙刊物發表,我們英語組的成員也多次拜讀到他的文字,當然從這些文字裡面,我們能深刻感受到闫老師對教育的執着與熱愛。正如他在工作總結中寫的那樣:用一顆心教育修行,做好班級和課堂兩件事,搞好家校社共育,用情陪伴孩子們,用學習,思考,研究,實踐,記錄修煉自身,正因為如此,闫老師在成長的路上集科研型的老師,智慧型的老師,成長型的老師于一身,他是我們英語組的榜樣,也是我們杏壇網研社的驕傲!

我們都讀過或看過《西遊記》,我們也聽過于德明老師講過《西遊記》,但是闫老師從不同的視角對此書進行了不一樣的解讀,他強大的思維能力讓我們折服,而這學期他隻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讀《西遊記》而且他還寫出了60篇的讀後感,這個數字足以讓我們震撼。

我們讀《西遊記》讀到更多的是一個故事,如果用英語學習活動觀來看,我們做到的也隻是學習理解,而闫老師卻能從《西遊記》中讀到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這是他最值得我們學習和點贊的地方。

我們常說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認知。何為認知?就是我們的思維力。闫老師能以小見大,從《西遊記》中的師徒關系悟我們的師生關系,他從“無條件接納,有限制幹預,無聲息影響,不預設期待”四個方面給我們诠釋了師徒關系與師生關系,這個解讀讓我們深以為然。

當然受闫老師講座的啟發,我也在闫老師文字的影響下開始思考如何跟着《西遊記》去做好老師,當我們學着去思考的時候,這說明闫老師的講座是成功的,是有影響力的。

如果把唐僧看作老師,那麼他的四個徒弟就是學生,這四個徒弟能力有高低,性格有差異,但是他們在唐僧的帶領下最終還是取到了真經,過程雖然不易,但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唐僧和三個徒弟(加上白龍馬)在這個合作的過程中獲得了雙赢甚至多赢。

我麼知道教育的本質是關系,當我們面對不同學生群體的時候,我們首先看到的不是他們之間的差異,而是要首先考慮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和這些孩子們産生良性鍊接,自己如何做“馴龍高手”,讓這些孩子們心甘情願跟着我們走。

當然闫老師談的隻是師生關系這一個點,他的文章每一篇我都認真拜讀過,他在文章中寫到了很多不同的點,這是他思維強大之處,但是當我讀《西遊記》或者我看《西遊記》這個電視的時候,我最初是不喜歡唐僧這個師父的,我覺得他不是一個好老師。

一個好老師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但是唐僧對孫悟空不信任,他甯肯相信自己的肉眼也不相信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一次次被妖怪欺騙和擄走,但是他永遠好像都不長記性。我不喜歡這樣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太自負,甚至愚蠢,這樣的老師管理學生隻有打壓,學生表面服從,但内心卻是不滿,這也是每次唐僧遇難,豬八戒想散夥的原因。

當然我不認為唐僧真愛他的徒弟們,盡管他最初對悟空也非常好,還為他縫制衣服,但是當悟空不聽話,不服從管理的時候,他就開始念緊箍咒,所以他對悟空的愛是有條件的,并不是無條件的愛,單純從這一點他不應該是好老師。

雖然唐僧在取經路上是信念最堅定的那個人,但是他卻做不到“和善”,我們會發現原來的悟空是非常有個性的一個猴子,到了最後悟空就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個性,與其說是唐僧把他變成了一個“好學生”,不如說是唐僧抹殺了悟空身上的那股戰鬥的勇氣,抹殺了他最初的“真善美”。

我們常常抱怨自己的學生笨或者差,這固然是事實,但是我們是否想過我們也未必是一個好的老師。

前段時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導師和師父。孫悟空出世後的第一個老師是菩提祖師,這是他的授業老恩師,他教給孫悟空的是真本領,是72般變化,筋鬥雲,但是唐僧這個師父一路之上卻沒有教他任何本領,悟空跟着他不僅沒有安全感,而且還逐漸失去了價值感,因為後面悟空就不再打妖怪了,而是去把妖怪的家長喊過來,讓他們領走自己家的寵物。

我們是做學生的老師還是導師,這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我還發現師徒四人中,孫悟空是最沒有背景的一個人,他屬于草根出身,而剩下三個都是從天上下來的,他們有人脈有背景有關系,所以我們不難理解悟空的處境,他永遠都是沖在最前面,幹活多而且不讨好的人,他幹得好永遠都抵不上豬八戒說得好,這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細品的一個方面,所以唐僧從對待徒弟的不同态度上,他也不是好老師。

我們常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一個好的老師就應該是學生生命中的伯樂,我們每個人都要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接納與,包容與影響。

我們習慣用成功定義優秀,比如唐僧師徒四人成功取到了真經,這個成功也僅僅是唐僧的成功,因為徒弟們并沒有去傳經送道,也沒有把精神傳承,對悟空來說他喜歡的還是花果山,八戒心念的還是高老莊,而沙僧依舊心無執念,他們隻是被動的完成取經任務而已。

從唐僧身上,我們應該想想自己是育分還是育人?或者二者兼有。聽完闫老師的分享,我發現自己竟然能想到這麼多,雖然很是膚淺和牽強,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去思考了,這就是進步。

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解讀語篇,或者設計問題鍊,這樣的開放性問題更能激發閱讀興趣,提升參與度。

闫老師分享結束後我的思考就停不下來,我突然發現《西遊記》這本書很有意思,當然我們覺得有意思是因為我們把書和生活和自己産生了鍊接,原來最好的學習就是和“自己”在一起。

我又一次收獲滿滿。

感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