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一句頂一萬句》(十六)
《一句頂一萬句》有着《百年孤獨》的影子,一代人又一代人重複着相似的命運,體會着人類一樣的孤獨。
在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上,老楊之于老馬、楊百順之于老高、牛愛國之于馮文修,還有旁的老曹與老韓,老韓與老牛........朋友之間,也有“自作多情”,你以為的真情厚意也許在對方眼裡隻是一種無奈,再好的朋友在“利益”面前也都會露出“人性”之惡。
人,最終隻是活成自己,而無法用他人解決孤獨與寂寞。如果一輩子非要找尋“說得着”的人,這一生就會陷入“找尋”的痛苦。
在親情上,老楊之于楊百順、楊百順之于巧玲、吳香香之于巧玲、老曹之于巧玲、巧玲之于牛愛國......人與人之間能否說得來,從來與血緣無關。因為合得來,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可以成為心尖上的人,有血緣關系的人卻可能成為“仇人”。人與人的親疏遠近,從來不是由血緣而定,更不會受制于律法上的規定。
每個人在生長的過程中,都在重複着上一代人所遇到的問題,其實,那是人類都要面臨的問題。老詹傳教時,一直重複說:“你得知道不是誰,你要去哪?”可是,這個問題是人類永遠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人一生都在“找尋”,整部書裡唯有老詹的半路子徒弟吳摩西(也是楊百順)找到了答案——他是羅長禮,因為知道自己是誰,所以知道應該往哪去。而牛愛國将用後半生,重走摩西之路,找尋他心裡的答案。
我們呢?我們是不是找尋到“自己”,才能與“孤獨”和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