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十一)告子上篇4——舍生取義①:原文注釋1
【原文】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①。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曰暴(pù)之②,十曰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為數③,小數也;不專心緻志,則不得也。弈秋④,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hú)将至⑤,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⑥,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曰:非然也。”
【譯文】
孟子說:“對于大王的不明智,不必覺得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東西,如果曬它一天,再凍它十天,也不能夠生長。我與大王相見的次數太少了,我一離開,那些給他澆冷水的人就來了,我對他剛萌芽的一點善心又能怎樣呢?譬如下棋,隻是小技術;如果不專心緻志,就學不好。弈秋是一國的下棋高手。假使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緻志,隻聽弈秋的講解。另外一人雖然也在聽講,卻一心以為有隻天鵝快要飛來,而想拿起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與别人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别人。這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嗎?我會說:不是這樣的。”
【注】
① 或,同“惑”,奇怪,疑惑。
② 暴,同“曝”,曬。
③ 數,技巧,技藝。
④ 弈秋,名秋,因為擅長下棋,所以叫弈秋。
⑤ 鴻鹄(hú),即天鵝。
⑥ 援,拿。繳(zhuó),拴在箭上的生絲繩,這裡指拴着生絲繩的箭。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