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五看導員眼中的節氣人生·清明
韓飛
清明,疏影清淺,思意延綿,念念不忘。
清明,有“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的美好景緻,也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哀思傷情。
高校輔導員會在清明前夕組織青年大學生前往革命紀念地,可通過“定格一瞬間,贈送一束花,撰寫一句話,寄托一份哀思”,敬獻花籃,祭掃先烈,傳承遺志,深切表達對英烈的感恩敬仰和追思懷念。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通過英雄英烈的故事分享、資料查看、雲端哀思等,進一步激發青年大學生的愛國心、報國志,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精神時刻激勵我們砥砺奮進、踔厲前行,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把紀念化作動力,用青春澎湃之力,把輔導員工作做深做實做細,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多走進學生寝室、教室、實驗室和餐廳,多和學生交流談心談話,多聚焦學生發展的熱點焦點難點,破題而出,奮楫潮頭,逐浪前行。
王海雲
春暖花開,萬物複蘇之時,我們迎來了清明節。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在二十四節氣中,隻有清明,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内涵。
中國人曆來重視清明節,它是一個紀念先人、慎終追遠的特定日子,承載着中國人對先人和曆史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傳承了中華文明“禮儀”的祭祀文化,寄寓着炎黃子孫美好而深沉的生命情愫和家族情懷。清明掃墓祭祖習俗經曆代沿襲已成為固定的禮俗主題,每逢清明時節,無論人們身處何方,都會回鄉參加祭祖活動,緬懷祖先。
清明節是傳承信仰、家庭人倫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開展祭掃烈士陵園、革命曆史講座、英烈事迹展覽等形式多樣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緬懷那些風與雨裡的堅韌,那些血與火中的忠誠,用實際行動向英雄緻敬,啟迪學生領悟中華優秀傳統哲學思想、道德理念、愛國情懷、人文素養,傳遞紅色信仰,繼續砥砺前行。
馮雲平
清明是一個寄托思念的節氣。
清明時節人們掃墓、祭祖,以此緬懷先人。每到清明都會讓人情不自禁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從古詩詞中能夠感受到清明的憂傷,花開又落,煙雨朦胧,飄散于阡陌桑田中。清明仿佛早有約定,十有八九春雨來臨,剩餘的少許寒意也随之襲來。
農耕文化于中華已有五千年,深藏于腳下每一寸土地,深埋于節氣的華表中。清明時節也是提醒我們,萬物正生長,勿忘的同時要珍惜,把握好當下的美好時光,校園的我們用心思考,付諸實踐,為自己的人生旅途,少留遺憾。
于清明,可能是二十四節氣最為難忘吧。
朱豔玲
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在很多地方都有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人們通過祭祖,緬懷先烈,祝願美好未來。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一個具有深厚教育意義的節日。清明節可以幫助同學們明确家族和個人身份的認同。
在清明節,可以組織同學們踏青,讓同學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感受生命的珍貴和責任;可以開展緬懷先烈活動,讓同學們感念幸福美好生活得來不易,激勵他們發揚愛國精神,繼承革命先烈傳統,弘揚不朽的民族魂魄。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奮勇拼搏。
張涵
清明是一種思念,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思念,是一種心靈深處的呼喚。每一個生命的逝去,都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一束束鮮花,一縷縷清香,把綿綿的思念送給遠去的親人和朋友,回憶過往,更是在讀一本厚重的書,感受生命的溫暖、力量和綻放。
清明是一種敬畏,我們敬畏生命,是因為生命的短暫,生命的寶貴,生命的崇高。我們敬畏生命,是因為生命就像一顆流星,雖然一瞬間,卻能照亮整個夜空。我們敬畏生命,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禮贊,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
清明是一種感恩,在思索中感恩,在前行中感恩,感恩那些曾經教會我們生活的人,他們的教誨、他們的智慧,如同一盞燈,點亮精神和希望,他們給予我們的愛、關懷和勇氣,使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再迷茫,不再困惑。
清明是一首詩歌,生命的喜怒哀樂,人生的酸甜苦辣,奏響一首關于愛、關于希望的詩歌,它以最美的旋律,喚醒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對未來的期待。生命的開始,充滿了希望和憧憬,生命的中間,充滿了挑戰和探索,生命的結束,則是一種歸宿和釋然。
安亞虹
人間最美四月天,揮去春寒盡清明。最近的校園裡梅花落去,而櫻花、紫葉李、玉蘭花則開的更盛,垂絲海棠含苞待放,抱團的迎春更是熱情的綻放出一堵黃色的花牆。風變得溫和、陽光開始刺眼,确真是踏春的好時節。
陽光明媚的時節,我都在提醒我的學生們去賞春觀花,去公園團建、去放放風筝、去走走淮安的櫻花大道,此時陽光不驕、溫度不燥,身心能得到最好的充電。
也會有陰雨連綿的時候,那就莊重的去先人的墓前,懷念逝去的親人,緬懷給我們創造美好今日的革命先烈,鄭重的感恩、鞠躬,傳承家風、堅定信仰。
簡單的一個儀式,吃一口青團、插一隻青柳、放一支風筝、獻出一束花,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找到自己大步向前的力量。
周彤
清明前後天氣多變,冷熱交替,陰晴不定。但雨過天晴後,春天的氣息更加濃厚了,鮮豔的色彩和清新的空氣令人愈發期待與春天的更多邂逅。
春天是陽氣上升的時節,此時人的精力更加充沛,精神更加飽滿,在工作和學習時也能量滿滿。
惜時、進取、追求、超越,将自己的狀态調整到最佳。
3月底4月初正是考研複試調劑的關鍵時刻,過了國家線的同學們要全身心投入進去,隻要有一線希望都不要放棄。
辛苦複習了一年,都希望能有圓滿的結果,無論是一志願錄取還是調劑上岸都是值得的!
學會利用好身邊的資源,老師們是你們堅強的後盾,關心你的親戚朋友也會在關鍵時候助你一臂之力。
記住,形成合力比個人力量更重要。希望大家在2024的春天為大學生活留下更多美好回憶。
陸鑫婷
清明,春光明媚,萬物複蘇。
此時,天地間充斥着生機盎然的氣息,大地披上了綠衣,花兒争相綻放,燕子和鳴,陽光明媚。古人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此時,也是緬懷逝者的時刻。我們追憶先人,感懷古今,心中充滿無盡的思念。“掃墓”,這是清明的主題。
我們祭奠先人,感懷生命的無常。生命如同一場旅程,無論繁華還是落寞,終有歸于塵土的時刻。
而我們,銘記先人的恩德,繼承先人的遺志,繼續前行。
讓我們以真摯的心,銘記先人的恩德,奮發向前,傳承先人的遺志,書寫屬于我們的篇章,感受生命的美好,奮發向前。
缪航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陣陣和風吹綠原野、百花争先恐後爬上枝頭、絲絲細雨濕潤大地,繪成一幅詩意清新的水墨畫,在這樣一個大好時光,放風筝是我們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
有的人把風筝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有的人将風筝緊緊的攥在手裡,努力控制着風筝的力度和方向。其實教育學生就想放風筝一樣,如果管的太嚴,學生會縮手縮腳,管的太松,學生沒有規則意識。
作為輔導員,我們要培養一種“收放自如”的能力,該放手的時候放手,該抓緊的時候抓緊,把握好“度”,學會給學生适當的發揮空間和試錯的機會,犯了錯誤被原諒、被理解,才能更加認真的審視自己的行為,也能更好的培養好的習慣。
- 上一篇 清明節祭祀逝去的母愛
- 下一篇 思念如潮水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