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佛山年俗

...

...

龍年春節仍在佛山度過,節前故鄉哈爾濱的親朋好友不時發出邀請“早點回來過年吧,今年冬天可熱鬧了!”,“好多朋友都回來了,等着你回來相聚呢。”,“去雪鄉的票幫你訂好了,快回來一起去睡火炕!”思慮再三,我決定今年冬天不回鄉過年了。

于是他們就紛紛詢問佛山當地過年有些什麼樣的習俗,這可把我給問住了。别看我來了幾十年了,也隻是道聽途說了解一點點。

因為春節期間基本上都是親戚之間走動,朋友之間的來往總是放在初七之後的某些日子。因此,對當地的習俗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比如“逛花街、行通濟”像這樣大衆化的節目,還能說出一點點。

巧的是昨天去圖書館看電影,發現了佛山年俗文化展正在五樓展出,這次我得好好補上這一課,免得一問三不知。

中國人過年的腳步從遠古走來,随着時代的演繹,形成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年俗文化。

佛山春節文化是中華民族春節習俗和嶺南文化有機結合的特色文化,和各地區一樣,也是全年最盛大、最隆重和持續時間最長的歲時民俗。而且佛山春節習俗還入選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展覽分為臘月迎春、正月賀誕和迎祥納福三個部分。包括從臘月二十三至正月二十六的年俗活動。

...

臘月迎春

佛山民間在臘月有系列的迎春程式,每行一事,必取"好意頭",包括:

賣懶:賣懶是昔日“小兒賣癡呆”習俗

行花街:農曆臘月二十七開始,為期三天

責年:年三十,将好的意頭物品放在米缸過新年

團年飯:除夕夜與家人吃一頓團圓飯

寫輝春:把賀年的吉利字詞書寫在紅紙上

貼門神:除夕當天,更新家中的門神

洗邋遢:農曆臘月二十八,家家大清潔

開油镬:俗話說“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謝竈:農曆臘月二十三“謝竈”為開端

...

臘月二十三:謝竈君

祭祀是古人對自然的敬畏。佛山的年俗,以農曆臘月二十三"謝竈"為開端。民間相信,凡有竈台必有竈君,又稱竈神、竈王爺。在小年夜,竈君要上天向玉帝述職,彙報人間竈事。人們為了表示對竈君一年來保佑各家各戶竈火不斷、飲食平安的謝意,特地為他餞行,這就叫“謝竈”。

佛山是備白米、糖、利是、雞、燒肉、桔果、鯉魚一條。用黃皮葉水或柚子葉水掃君神位,為竈君沐浴,然後擺祭品、燃香燭、燒紙馬,好讓竈君老爺乘馬上天,福佑民衆。從這一點來看,各地的習俗都差不多,在祭品上可能有些出入。

開油镬蒸年糕

年晚開油镬,是珠江三角洲廣府民俗必循的年俗。俗話說"年晚煎堆,人有我有",傳統的佛山煎堆,用爆谷花、蔗糖作餡,糯米粉做皮包住,于滾沸油鍋裡炸熟而成,形狀是圓球形,外面均勻地裹滿一層芝麻。民間有"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說法。

各地也有開鍋炸東西的習俗,區别在于炸的食材或叫法上的不同。

洗邋遢

佛山習俗在臘月二十八這天,家家都開始做清潔,掃屋撣塵。清洗蚊帳被席,用堿水或柚樹葉、黃皮葉、香茅草煎水去污,洗滌生活用具。民間稱為"洗邋遢",希望幹幹淨淨過新年。

貼門神寫輝春

有錢沒錢,買畫過年,這是佛山百姓中流行的過年話語。

佛山是全國木版年畫生産基地之一,在漢代時的廣州、佛山一帶已流行貼年畫門神的習俗。内容主要包括門畫、神像畫和歲時風俗畫,用于賀祭祀、祈福和裝飾環境等。體現了農耕社會普羅大衆驅邪納福的願望。時至今日,仍保留着除夕當天,更新家中的門神、門箋、春聯和吉祥語的習慣。

行花街

行花街、花市一般在農曆臘月二十七、八開始,為期三天,最近幾年延長到七八天了。花的品種主要有桃花、吊鐘、菊花、雞冠花、劍蘭、芍藥等,還有金橘、四季桔、殊砂桔等。

佛山人不論店鋪或家居,過年都要在廳堂或大堂擺放一盆大桔或四季桔,取大吉大利之意。花瓶插大桃花,寓意大展鴻圖;插吊鐘花,則有"金鐘一簇簇,金銀滿地碌"之說。如今的鮮花市場更是引進不少名貴品種,繁花似錦,異彩紛呈。

責年

責年,又稱壓年。大年三十,人們會在米缸之上放一些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如白米、片糖、桔子、豬右手等,祈願來年能夠豐衣足食、大吉大利、人丁興旺、财源滾滾。此外,人們還會在米缸上貼上一張紅紙,寫上“常滿”二字,寓意米缸永遠滿滿。

除了在米缸上放物品外,人們還有将連頭生菜、芹菜、韭菜、青蔥、青蒜等放在水裡養着過年,象征生财、勤勞、長久、聰明、能掐會算。這些責年物品須等到正月初二開年後方可食用,這些事情似乎家家戶戶都要做到。

...

團年飯

除夕是月窮歲盡、新舊交接的重要界限,與家人吃一頓團年飯,寓意團團圓圓。團年飯上通常都有一些好彩頭的菜式,比如寓意年年有餘的魚、發财就手的豬手、步步高升的年糕、團團圓圓的肉丸、生财的生菜等。人們要先拜天地神,将祖先請回,逐出鬼魅,再吃團年飯。

在第二天即年初一,有些人家會吃素齋菜,或者隻吃年三十晚壓歲的冷肴肉,以示虔誠,表示一年行善之意。

初一還要到祖廟拜北帝,燒頭柱香,期望來年好運。

正月初二,開年飯

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着糕點、油角、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謂之“開年”。

在食俗方面,各家各戶都要吃開年飯,也稱“開齋”。其中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豬脷取大吉大利、一本萬利之意。其中必備“生雞”,即公雞,因為公雞會打鳴報曉,表示“有生氣”。俗話說“無雞不成宴”,雞在古代被視為辟邪、吉祥的動物,佛山人過年吃雞以祈求平安、吉祥。這方面的習俗大概與其他地區有所不同。

...

正月賀誕包括以下内容:

正月初一

穿新衣、迎财神。行祖廟、拜北帝,燒頭炷香。拜年。

正月初二

開年飯。放生。已出嫁的女兒帶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

正月初四

行銀路,當年初嫁女回娘家。

正月初六

北帝(行宮銅像)巡遊。各區遊神。

正月初七

人日,喝"及第粥"。

正月初九

樂安花燈會。龍獅盛會。

正月初一至十五

舞獅、舞龍、龍舟說唱。

正月十五

元宵節、慶燈、賞燈、猜燈謎。

正月十六

行通濟。

正月二十六

官窯生菜會。

...

迎祥納福

人們在參與這些年俗活動中,表達了人們除舊布新、祛災納吉的美好願望。

...

...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