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勤奮,需要我先克服自己的惰性——普爸帶娃日記2
(本文約750字,閱讀需要大約2分鐘)
手機鬧鈴準時在6點把我吵醒,本想按時在6點10分叫楚涵起來早讀,想想昨晚和她一起看電視到11點,而且這個周日的上午也沒有其他安排,還是讓她多睡會吧,補充點睡眠。于是,我最終還是在7點才叫醒了她,當然也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偷懶需要。想想真是不應該,很多時候,為了自己偷懶,總是會找很多冠以“為了孩子”的借口,雖然我一次次的進行了自我批評和反省,但依舊在找着各種機會偷懶,這大概就是人的惰性,不僅孩子有,我也有。好在我經常能意識到這一點,并不時的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态,畢竟,如果我自己都偷懶,我又憑什麼去要求楚涵勤奮呢?
自楚涵上小學後,面對越來越内卷的教育大環境,面對身邊我所看到的和我所知道的一個個“别人家的孩子”,我的内心充滿了焦慮,對“别人家的孩子”充滿了羨慕嫉妒恨。但在要不要雞娃這件事上,我的内心仍處于矛盾和内耗之中。我并不想雞娃,因為那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并過早的消耗掉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但我也不能躺平,因為那是對孩子的未來不負責任,更現實的,大家都在雞娃,如果你躺平了,而你的孩子又沒有形成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那意味着你的娃可能在起步階段就會落後于那些父母抓得緊的孩子,到時,孩子的自尊心、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可能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那時老師因為孩子成績不佳而給家長有形或者無形的壓力,哪一個似乎都是作為家長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真到了那時,還能躺得舒服嗎?
因此,在雞娃和躺平之間,我更渴望尋找到一條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的道路,既能提升孩子學習成績,又能培養孩子對求知的興趣、激發孩子上進的内驅力、真正提升孩子認知能力的道路。
或許我該清醒一下,别再做白日夢了。世界上真有這樣的路嗎?在孩子有限的時間裡,在家長有限的精力裡,這樣的“既要還要”可能嗎?我并不知道,但我想試試。
- 上一篇 用心經營,就能收獲與衆不同的生活。
- 下一篇 智慧成就夢想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