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認知,探尋成長的無限可能
最近接觸了一些人,一些遊離在大多數人認知之外的人,給我上了一堂又一堂超越認知的課。
問大家幾個問題:
你覺得每天每天5點起床難不難?
你覺得每天更新一篇公衆号難不難?
你覺得每日直播做複盤難不難?
你覺得每月除工資以外收入超過2萬難不難?
可以說,我們視野所見的大部分人,都不僅覺得難,而是覺得不可能,太難了!
但是,我接觸接觸的很多人,看似普通的人,就是做到了。
這就是認知圈層的局限性,所以說,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以前讀魯迅先生的《阿Q自傳》,覺得阿Q既可憐又可悲。
可憐的是世界太複雜,生存太難,生活總是有各種各樣困難的接踵而來,我們都無力改變,唯有像阿Q一樣邏輯自洽,隻要自己覺得無所謂,那就真的無所謂。
可悲的是,阿Q至始至終看不到别人眼中的自己,他隻看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哪怕風刀霜劍嚴相逼,他也能在内心找到一處躲雨的帳篷,淡然面對一切非議。
這是可悲的樂觀,還是樂觀的可悲,誰能說清?
而今看來,這世間之阿Q隻多不減。
每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成功之後,都助推了一波又一波的造富神話,但是絕大部分人,哪怕跨越了信息鴻溝,卻仍然一事無成。
任何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成型之前,都經曆一個野蠻且快速叠代的生命周期,但是絕大部分人循規守舊,缺乏主動精神,隻想不做,嘴裡含着“奶嘴”,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審視這商業模式的合理性,然後永遠成了站在月台上目送财富列車遠去的看客。
然後,他們總會說,這個不适合我,我實在拉不下臉去跟别人分享這些東西,他會覺得每天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夠了,大家都這樣。
隻用八小時工作時間去創造的價值,不叫财富,隻是報酬而已。
阿Q式的自我安慰,在過去還算可取,因為有些東西确實不是主觀意願能改變的,既然注定改變不了,何不調整心态,自嘲一番也無可厚非,起碼自己内心自在心安就好。
但在今日,阿Q的精神,更多的是逃避,是對現狀極度不滿但又無可奈何的逃避,是大量存在卻不可取的錯誤認知。
有人看抖音刷小視頻,隻是沿着商業算法設計好的路徑,不斷地輸入毫無營養的嚴重同質化的内容,他是短時間是舒适的,但舒适過後隻剩下空虛無聊。
成長是一件逆人性的事情,回到開頭的幾個疑問,哪一個行為的背後不是逆人性的,能夠穿越人性的枷鎖,自動自發做出改變的,才能收割時代的紅利。
所以,每一個想要做出改變的人,都必須做出一些反人性的嘗試,去思考時間的意義,去思考自己的價值,去超越原有的認知邊界,去探索去結識更多認知之外的事物。
最近我所看到:越優秀的人越努力,其實這也是一種錯覺,不是越優秀的人越努力,而是因為優秀的人,總是能夠看到比他更優秀的人,他的目标不是滞後于他的人,而是一直領先于他的人。
你所看到的優秀的人,隻是基于你本身乃至于比你更弱的人而言,而不是對于更強于他的人而言。
但你能夠看到“越優秀的人越努力”,那說明你的認知已經在覺醒,起碼是你能夠看到自己與别人的差距,能夠找到外在的榜樣,你将跨入新的認知圈層。
對于智者而言,失敗從來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嘗反複咀嚼的生命養料,這一切努力探索後的認真嘗試,隻有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才能真正體察事件的真相。
勇于接受挑戰,勇于接受失敗的洗禮,大膽去嘗試,面對诘難的同時去獲取新知,獲取走向成功的鑰匙。
努力接受自己的不一樣,認真審視身命中每一個微小的變化,對任何事情都需要抱有飽滿的熱情,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不要按部就班去生活,丢掉口中的“奶嘴”,去探索未知叢林的新機會。
從此以後,遇到超越認知的事情,不要去思考是否可能,而是去問我該如何做,跳過思考,直接行動,在行動中去探尋成長的無限可能。
e257ec57dfb952766e691ab21485a68.jpg
- 上一篇 強心健體的方法
- 下一篇 納瓦爾的财富密碼與幸福哲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