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贈嶺上梅》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蘇東坡《贈嶺上梅》

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因為喜歡第一句,“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就一直糾結,這個白花是百花還是雜花。據說嶺上梅花累經增植,白者為多,那這裡還是應該雜花。這首詩寫的是贈嶺上梅,可是全篇沒有描寫梅花,寫的是梅花開盡後梅子黃時雨的地情景。

再三品讀,可以品出幾種不同的滋味。

第一說的是大庾嶺的梅花,作者錯過了它的花開,錯過了它的花謝,錯過了它青澀的果實,卻沒有錯過那細雨過後飽滿的成熟,讓人細品之後又覺欣慰。

第二,似乎隐喻的是人生。歲月無情,錯過了風雪凜冽的少年,錯過了英雄豪氣的壯年,沒有錯過的是圓熟的中老年。

第三,作者說的也是情感,錯過梅花初開時的少年青澀,錯過知己或情人相知時的炙熱,卻在曆經滄桑後收獲了晚熟。

寫這首《贈嶺上梅》時蘇東坡已經65歲,大約是在大庾嶺黃梅成熟的五月。他當時已經重病纏身,但是他此次北上的原因,是朝廷在四月大赦,蘇東坡從邊遠的海南島,一路北行,準備回到朝廷接受新的高升任命。路途經過著名的梅關古驿路,擔負着國家南北交通要道的大庾嶺,寫下了這首詩。

或者此時蘇東坡已經有感覺,知道自己老了,知道自己的狀态已經和這滿山的黃梅差不多。可以說這首詩《贈嶺上梅》,是他當時寫給自己的。想當初他來的時候錯過了梅花,也錯過了青梅煮酒的豪情,梅花與自己一同年華老去,一山細雨,現在處處黃梅,是成熟的果實,是也自己老之将至。

不久之後,蘇東坡在常州病逝。他這一樹黃梅經風曆雨,最終沒有平安地回到朝堂。“過盡行人君不來。”成為了永久的悲怆。

當我了解了這個曆史背景,再讀這首詩時就有了别樣的蒼涼!“過盡行人君不來。”足以牽起許多人内心的柔腸的,似乎有一種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等待之感。

我們青春年少時,因為這一句話而痛哭失聲,因為相思與等待煎熬了歲月,可是過盡千帆,不見君歸,人生泥濘惆怅在某處,酸楚成淚。

讓人不禁感歎,在豪放裡深深壓抑的惆怅,紅顔與青春,連這些都要錯過,那細雨中的黃梅,這寂寥的人生,就真的能飽滿嗎?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