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旅行,一半玩得是風景,一半玩的是人
旅居喀什的落腳地,一直是青年旅舍。
每次到這個城市旅行——那些不在當地人家蹭住的日子——我都會住在這裡。
青旅是這座城市的小小“神秘盒子”,裝着臨時的家,臨時的朋友,臨時的生活主線,臨時的奔頭。
它的住客來自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旅遊人同住一個屋檐下,結伴一起拼車、拼餐、拼故事,拼風景,拼一段臨時的人生。
來自日本、馬來西亞、中東、土耳其和歐洲各國的背包客,以及澳洲和美國人……講着各種口音的英語。
他們不太着急逛街和拍照,很多時候他們隻是靜靜地待着,就是單純到别人生活的城市去坐一坐。然後看看書,也很少玩手機,一坐就是一整天。他們似乎不認為把旅行路上的時間花在客棧椅子上發呆是一種浪費。
再有就是,他們熱衷于聊天。
聊天,對他們來說更接近是一種很重要的旅行體驗,而不僅僅是溝通方式。
還有那些上了歲數的外國大叔和……大嬸兒們,甚至會不遠萬裡地把自己的騎行裝備托運過來,然後帶上行囊,去流浪。
客棧人滿的時候,他們會租一個露天的“散”位,撐起自己的帳篷,湊合着住一晚。他們很能吃苦,但是很快樂。
後來,我總結了一條很重要的經驗,作為攻略分享給大家:新疆旅行分兩半,一半玩得是風景,一半玩的是人。下期見。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