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詩閱讀之蘇轼的詞

        群詩閱讀是今年由我申報的市級小課題,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的課題終于進行到了課堂實驗階段,我為之準備的第一個群詩閱讀專題是蘇轼的詞。

        對于蘇轼詩詞的喜愛源自于對蘇轼性格豁達灑脫的喜愛,群詩閱讀選擇蘇轼,既滿足于我對于他的喜愛,也滿足群詩閱讀的選題要求。

        經過對蘇轼經曆的四個時期的詩詞作品進行梳理後,我發現在“烏台詩案”後蘇轼被貶黃州期間的詩詞作品最能體現蘇轼的成長和成熟,也正是在黃州,蘇轼成為了正真具有時代特色的蘇東坡。

      蘇轼在黃州期間寫了很多詞,經過篩選,我确定我的群詩閱讀之蘇轼的第一個專題設置為三首詞——《江城子•密州出獵》,《臨江仙•夜歸臨臯》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我之所以選擇這幾首詞是因為他們即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雖然《江城子•密州出獵》不是在黃州寫的,但正好可以和黃州所寫的詞進行一個對照,從而得出一個更全面的蘇東坡。

        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我查閱了有關蘇轼的很多資料,尤其閱讀了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康震評說蘇東坡》,以及很多老師也上過的有關蘇轼的群詩閱讀課教學設計,幾經周折,最後我又修改了自己這次群詩閱讀之蘇轼專題的内容,由于針對的學生是九年級,而且我的課題方向就是面對中考詩詞複習的,所以我選擇将初中課本中的蘇轼的《記承天寺夜遊》、《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和《臨江仙•夜歸臨臯》(自己單另給學生補充學習的一首詞)這幾篇蘇轼的作品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來設計一堂課。而這堂課的主線就是蘇轼作品中所體現的曠達、樂觀、灑脫、豪邁。

        首先這節課的學習目标設定為:一、複習課本中蘇轼的一篇散文和四首詞;二、了解蘇轼的生平和經曆;三、對蘇轼的幾首作品進行分類;四、蘇轼帶給我們的啟迪。根據目标設置,課堂第一個環節是複習蘇轼的這幾首作品。

        學生依次對這幾首作品進行了背誦和簡單的評析,通過此環節讓學生對蘇轼的這些作品進行了一個系統的複習,為課堂第二個環節奠定了基礎:請你說說你喜歡或印象深刻的詩句,用我喜歡(或印象深刻)的詩句是“  _________”,從中我讀出了一個_________的蘇轼,通過此種形式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和歸納出蘇轼作品所呈現出來的風格特點。

        在每個小組都談出了自己的見解之後,我們的課堂自然走向第三個環節——了解蘇轼生平經曆。在對蘇轼一生坎坷經曆有了大緻的了解後,學生對蘇轼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至此,課堂進入第四個環節——對蘇轼以上幾篇作品進行分類并說明理由。

《記承天寺夜遊》是初中階段接觸蘇轼的第一篇散文,這篇散文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谪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随緣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第二首是流傳千古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裡、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表達了對弟弟蘇轍的無限懷念之情,但又并不限于此,詞人由己推人表達了對一切經受着離别之苦之人的美好祝願。

        第三首是《江城子•密州出獵》,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範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後又作出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利用巧妙的藝術構思,把記叙出獵的筆鋒一轉,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裡的英風與豪氣。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作于蘇轼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個春天。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蔔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首詞是蘇轼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蘇轼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内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臨江仙•夜歸臨臯》這首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即東坡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全詞風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臯住所的情景,表現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展現了作者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

        學生在了解蘇轼生平經曆,尤其是對其在遭遇“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後的經曆有了深刻的了解後,對以上幾首詞的認識又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尤其是對其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幾句有了深刻的認識,也通過這幾首詞對蘇轼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記承天寺夜遊》中透露出的貶谪的悲涼,到“揀盡寒枝不肯栖”的清高孤傲,再到“小舟從此逝,江海度餘生”,學生把這幾首詞歸為一類,他們認為這幾首詞所反應出來的是蘇轼被貶黃州後内心的略帶傷感,蘇轼也是一個有着豐富情感的普通人,他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樣,也不是剛剛被貶就馬上灑脫起來的,他的思想上也經曆了一個由低沉落寞到逐擺脫此種心緒的過程,最後才逐漸變為灑脫,曠達和樂觀。因此,學生又把《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兩首作品放到一起,認為這兩首詞表現出的是蘇轼積極樂觀曠達的情感。

        分類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局,學生進行了各種分類并為此闡述了自己的理由,也許這就是我這節課想要達到的目标,學生在進行分類思考的時候對蘇轼作品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對于其中所飽含的情感也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我設置群詩閱讀的目标就是讓學生在一個特定的角度裡理出這一組群詩中的共性和個性,從而達到對群詩的高效複習效果。

        同時,通過對蘇轼作品的學習和對蘇轼經曆的學習了解,學生更生發出對蘇轼的敬佩和欣賞,他的一生幾乎都在經曆宦海沉浮,縱觀他的一生,不是被貶官就是在被貶官的路上,但是他卻用自己的一生诠釋了不屈的人生态度,那就是再多坎坷,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雖然經曆過程中也曾有失落和傷感, 但最後他的詩作中所表現出的還是以曠達,灑脫,樂觀為主要基調,而這也正是我想讓學生在學習理解蘇轼作品基礎上所得到的一個啟迪:面對生活中的坎坷和磨折,要像蘇轼一樣積極、樂觀的去面對!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