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掃墓》· 五絕
《春分掃墓》 五絕·新韻 ——楊
萬象自春分,枯榮始有根。
青山尋舊墓,黃土覆新墳。
中國的南方,南方的人——南方人,南方的村莊住着的基本上都是同宗同族之人,到了掃墓祭祖之時,程宇複雜了許多。
我出生在粵省北部某城市管轄的一個縣城的村子,全村人姓楊,整個片區清一色的客家人。據族譜記載本家出自弘農楊氏,曆經多代傳承後本村始祖(一世祖)于明朝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縣遷移到粵省某縣。其膝下四子,第四子又生九子,九子其中之一便是本村的開山鼻祖(三世祖),繁衍至今四百餘年,後代子孫傳到第二十一世已到一千多人,本人為第十八世。
随着家族繁榮昌盛的發展,村子分為四圍,每圍又分了不同房,以至于後來掃墓要分批進行。第一次掃墓——春分節氣,同一房的家族兄弟齊聚先掃自家血緣關系最近的先人(爺爺奶奶、太公太婆及往上幾代)。第二次掃墓——春分之後、清明節之前,同一圍的各家各戶派代表參與同圍共祖之墓的祭奠。最後一次則是村委組織全村在清明節分别去三世祖和二世祖婆(三世祖之母)的墓前祭拜。最初的順序是三二一的,不知道是哪一代的長輩把順序倒反過來了。
每年第一次掃墓是最辛苦的,我們這一房代代人丁興旺,整個家族的墓地共有五十多墳,分散在各個山頭和低嶺,路途遙遠且險阻不止,墳頭草還年年茂盛,每次完成這份“孝順十足”勞動任務之後,整個人累得吭哧吭哧了。
對于慎終追遠這件事情,我是非常願意且積極的,一是從小接受父母教導的影響和家族氛圍的感染;二是對中國人傳統文化的自豪和傳統節日精神的敬佩。兩方面的原因使我對祖先充滿了十分敬畏之心。
- 上一篇 天天寫作寫什麼——解決你靈感枯竭的方法來了
- 下一篇 全網尋找這個字體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