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青春期,終于不可怕了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教育的這條路上,我不斷嘗試、犯錯、學習、感悟、再試……

...

這是我拍的兒子和他朋友在樓下廣場玩現代版竹蜻蜓,兒子自己修的圖,修好之後第一時間發到了他的同學群。

再普通不過的照片,可即使最親密的人,都很難理解這個笑臉對于我的意義。

兒子9歲,我們被貼上了“單親家庭”的标簽。他讀三年級。

兒子11歲,為了充實自己,也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我在上班之餘,加入了太平洋保險公司。他小學畢業。

兒子13歲,我晉升為業務經理。他進入初中。

在這之前,我們親子溝通沒有任何障礙,互相依戀,也互相尊重,是母子,也是朋友。

我們經常像大人一樣交流對人和事的看法,他彬彬有禮,暖心體貼,學習不是拔尖的,但把自主性很強。

好像就是短短兩周,突然感覺兒子變了個人——

不出門了,不說話了,不耐煩了,不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了,迷王者了,迷漫威了,迷喜歡的女孩了……

叛逆,這個想過怕過以為我家兒子會是奇迹不會有的時期,還是來了。

...

《小林漫畫》

雖然學過教育學心理學,也有多年青春期孩子的教師經曆,面對自己的孩子,還是覺得束手無策焦頭爛額。

我也陷入了焦慮,這種焦慮更加深親子矛盾,情況越來越糟糕。我們之間不再互相信任,互相猜疑躲閃,沖突也不斷升級,直至他反鎖房門,不再出聲。


學習和反思讓人改變。

我分析自己焦慮的原因:孩子的叛逆,學校工作上的壓力,保險公司管理和業務的壓力,綜合在一起,每天忙忙碌碌,精疲力竭,卻都沒完成好。

我必須把時間和精力優先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重新給生活重心排序:學校工作是第一的,而且和陪孩子不沖突;陪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排第二,這關系孩子的健康平安成長,是我的愛和責任;保險工作也是我喜歡和願意的工作。

可是,我必須做出取舍。

學校工作提高效率,不留工作到家裡。保險工作隻在線上完成部分,減少團隊管理和客戶拜訪量。孩子回家,拒絕所有與他無關的工作和應酬,全心陪伴。

接下來,重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如何聽孩子才會說》系列,重讀《正面管教》并聽講座,聽《哈佛幸福課》,和有經驗的朋友溝通交流,列出适合兒子的方法和技巧,刻意練習,反思再嘗試。

那段時間,和兒子說什麼怎麼說,都要打很多遍腹稿,留言條書信寫了無數。拜托他喜歡和信任的長輩老師委婉引導,甚至有段時間聯系了一位的士師傅每天送他,請師傅假裝閑聊和他溝通。

那段時間,我也開始接觸漫威,了解王者。新電影上線,搶票找伴陪他看,各種周邊産品買了無數,新車都讓他挑了漫威車标和車飾。他不在家,我幫他王者簽到,看相關資訊,找他的同齡人了解。

那段時間,我堅持每周去學校送一次飯菜,挑他愛吃的,分量多到他可以邀請幾個同學一起吃,讓同學羨慕不已。

那段時間,一有起沖突迹象,我就告訴自己,也會告訴他:

我們是一邊的,我們不是敵人!

...

慢慢的,沖突越來越少,态度越來越好,從發脾氣到不耐煩,從沉默不語到簡單作答,從有問才答到主動交流,一點一點,浸潤,改變……

學習也有了顯著效果,作業效率提高,考試排名節節攀升。最最重要的是,現在已經能夠客觀的自我評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思路。

老師說,兒子是一隻沉睡千年的神鳥,一直在等他蘇醒,終于醒了!

...

昨天回家,準備好一桌美味,叫上他的好朋友。飯後到樓下逛逛,看到有阿姨賣竹蜻蜓,兩個人童心未泯,買了兩個玩起來。

兒時的小玩具,很快玩得順手,越飛越高,引來周圍大小朋友圍觀喝彩。

笑着,跑着,跳着,滿頭大汗,開心不已。

回家前,把玩具送給了一個陌生的“小粉絲”。看着他帶着滿足的笑容跑到我身邊,我知道,那個陽光溫暖的兒子,又回來了!

如果你也為孩子的叛逆而焦慮,請放下焦慮,耐心、用心,尋找構建和諧親子關系的方法和技巧,相信總有一款适合你,相信愛可以化解一切矛盾!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