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恨了,寫作是我的救贖
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張曉風》
2018年是我的至暗時刻。
本來是一個弱質書生,命運偏偏把我甩進去一個江湖裡,套用劉慈欣“三體”的寓言,宇宙就是一個黑暗森林,敵人都隐藏在暗裡,隻要誰先發出聲音誰就會先被判斷位置而被滅掉。在狠人當道的商業社會裡,我就是那種傻呆的不會說話的,一上來就直白的“君子”,總得立在危牆之下。照理活了那麼長時間見了那麼多真小人僞君子,不應該落️得那種傻樣,卻我可能是家風太純潔,所謂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尤其是當遇到不公正的事情的時候就變得我執,得罪了人卻又解決不了問題。要知道我當時還算是一個小領導,所以會給一批大領導添麻煩,又會連累一些下屬。
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良藥,我信了。
現在回首前塵當然也不是一陣雲煙那麼輕,重量還是有的,隻是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問題,所以我不再恨了。以前我以為我是應該恨誰誰誰 … 如今我已經退出了那個江湖,應該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策劃複仇,我卻偏偏找不到五年前的恨意。反過來我該感謝當時的敵人,沒有他們的圍攻,我就一直會活在幸福生活裡,工作團隊和諧,家庭美滿。這種生活方式比較适合做慣書生的我,而不是實際當運籌帷幄的高管角色的我。
本來每天早上醒來喜愛上班可以跟信任我的上司同事下屬一起奮鬥的我在2018年變得越來越心累。白天無時無刻要應付敵方的圍剿,甚至被設計勸我離開放棄,但我又是那種越戰越勇的固執之流,在危難之際都特自律防禦意識高,要被算計就更加不容易。
但是晚上回到寝室隻有自己一人的時候,總被白天的壓力包圍着,睡眠受影響,情緒低落。尤其是下了班也要在工作手機或者手提電腦上繼續幹活,真是苦不堪言。就算喜愛的周日舞蹈課也解決不了那長期的高壓。我開始在書架上拿下了一本本書,我一直喜愛的文學作品,然後心情就平複下來。看了幾個晚上,我突然記起我一直帶在身邊的一本青年時期自己寫的日記,我去翻了翻。銀灰色的日記本是我的一位中學摯友送給我的,那時候我們都隻有17歲。掀開日記本的封面裡夾着一張薄薄的信紙,夾着上面是我自己抄下來席慕蓉的一首詩“難題”。我也記不清楚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寫下來的了,但當晚就覺得很配合我的心情…我的難題該怎麼處理?
糊裡糊塗那個晚上就寫下了一篇随筆,然後發布在簡書上,沒有預先的鋪排,非常切合我的随性,公開發布就像找到一個樹洞一樣,把情緒釋放一下。
之後的許多個晚上我下了班回到寝室客廳隻亮着一盞暗黃的台燈我的思緒如泉湧,我就開始通過寫作來減壓。第二篇是最關鍵的,因為在當時我還有一個工作的身份,如果寫江湖恩怨就太敏感了。所以我就依照我翻閱的日記本開始從17歲回憶起來,如果我繼續寫下去,這種自傳式的小說也會在我退休後才能達到至暗時刻的敍述。
時間卻磨平了磕磕絆絆,讓仇恨變成自省,讓不安歸于平靜。閱讀與寫作是我的救贖。
真的,我不再恨了。不是因為我已經退出江湖,其實我從來都不會輕易恨别人,我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辛勤正直的典範,還有我的父母親都是用身教來孕育我們兄弟姐妹的。雖然物質上不是大富大貴,但精神上我已經覺得很滿足。以我沒有人脈沒有背景沒有高智商沒有高學曆的人來說,卻碰巧生在一個和平年代而且剛好遇到祖國步入經濟發展的階段,我的青年時期的難題就成為了我的人生閱曆,豐富了我的寫作題材。
祝願曾經恨我的人要麼繼續覺得已經把我幹掉了挺好就忘了我,要麼就徹底像我一樣 forgive and forget。
感謝曾經引導我閱讀與寫作的前輩們,也感謝在我工作生活裡萍水相逢的人們,我的寫作靈感都來源于觀察你們的生活态度與我想像你們的故事。
我不恨,但也不冷漠。我還關心衆生,
- 上一篇 語錄219:每個月幾千塊錢,買斷你所有的時間和夢想,不可悲嗎?
- 下一篇 柚子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