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機會,隻是你開始準備了嗎
"天下事當于大處着眼,小處着手。"
領袖毛主席曾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有如彼之完滿乎?”
生于雍乾之後,曆經道光、鹹豐、慈禧三主,創湘軍,平太平天國,主辦洋務運動,開江南造船廠,組建翻譯局,推留美學生試點。門生有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等。立身追求聖賢之學,布道桃李芬芳。
他對自己的評價,“餘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我性格魯鈍,别人一眼就能讀兩三行,而我卻用盡全力還讀不完一行;别人立刻就能辦好的事情,而我卻猶豫半天也無法了結)。
他可稱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01 為什麼讀他
佛說緣起性空,想了解他來自兩處機緣。
其一,馮唐老師寫了兩本書,一本是《成事心法》,一本是《金線》,裡面的内容來自曾文正公嘉言錄的解讀與個人閱曆的結合。讀完兩本書,内心按捺不住想了解是什麼樣的人物能讓馮唐老師受如此啟發,究竟他有什麼魔力。
其二,大才子梁啟超也寫過一本書《曾文正公嘉言鈔》,說曾國藩“非有超群轶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他沒有超群絕倫的才華,在當時的傑出人物中,被認為是最笨的一個)。
看過那麼多小說裡的主角,隻有他是生活中走出來的活生生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以平凡人的起點創造不平凡的故事。他告訴我們普通人也能成就偉業,就算再難,堅守修身,終會實現抱負。以前聽馬雲說過:阿裡巴巴是一群平凡人創造的故事,因為聰明人都跑了。後來老闆也常說:公司是他們這群不聰明甚至有些笨的人堅持着走到了今天。現在的我有了領悟。
02 成事之道
治事總結有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對于做事的人來說是很實用的。
身到,講究事必躬親,躬身入局。鎮壓太平天國的戰役親自督軍與将士共進退;訓練軍隊自己亦随軍操練之。
親臨第一現場,長沙之役在戰船上指揮限于險境,江西之役又限于險境,不斷的戰鬥積累也讓他這個文官指揮戰鬥越來越順。
這與曆史另一位人物範仲淹一樣,也是文官,領将士鎮守一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心到,凡事苦心剖析,理清條理,細察體會,領悟其中之心。成事要抛卻浮躁之心、心慌則氣亂。要做到心中有數,分析機理。
行軍中恪守此心,結硬寨打呆仗,每到一處紮營先挖壕溝築建防事,在行圖之。“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
眼到,培養敏銳、長遠眼光的能力。提升自己眼界,來自行萬裡路、讀萬卷書、閱無數人。
曾文正公一有閑暇就捧着書讀,這為他的官場仕途打開通道。特别是從湖南到京城為官的前幾年,在翰林院的同僚均是書香門第,交談間發現自己是鄉巴佬的淺薄知識,這充分刺激了他。于是開始追求聖賢之道,給自己定了人生十二條,其中就有努力讀書,海納知識。
在往後他組建自己的幕僚團多達百号之人,并且一直渴求人才,不管是研究天文的、研究精工機關的,研究數學的,均吸引之。且都能在他麾下融合,且均随軍出行,可見其眼界與胸懷之寬。
手到,講的是勤快,古人所謂手要勤,天道酬勤,不能懶惰。曾國藩對自己的要求,每日早起,每日練字,每日讀書,每日記日記,直到死亡的前一天,他還寫着自己那一天的日記。
李鴻章曾回憶,自己每日早起習慣是由老師養成的。少年時的公子哥李鴻章剛到曾國藩老師軍中,每日早上不想起,總賴床,于是曾國藩每日定派人叫他起床跟自己一起吃早餐。李鴻章也在其後養成早起習慣。
曾國藩從未停止思考,寫字,留下的很多手稿也讓世人有更多研究資料,也使得自己留芳青史。“好人半自苦中來,莫圖便益;世事多因忙裡錯,且更從容”。
口到,開口說話,把話說周全。早期的他太耿直,以儒學行事,直谏上書差點掉了腦袋。中期又以法家雷厲風行,不留情面,不收禮,幾乎得罪整個官場,繼續被貶,回湘西老家。
那段被罷官的他一直反思自己的過去,幸得朋友送之黃老之學(老子的思想),終使得他融合儒道法三家所長。随後得皇帝召見複官位後,所有人都發現他的變化。帶軍路過的地方該收的禮他會收,該送的禮他也送,“辦事無聲無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03 人生格言:戰戰兢兢,坦坦蕩蕩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也許是感悟,也許是閱曆,我傷感到流淚。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曾文正公六次落榜後開始領悟,中舉人,官至翰林學士。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以求聖賢之心,摒棄陋習,定十二條人生規矩,一點點改正自我。面對生死他會害怕,面對勝利告誡自己要警惕,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當時的南京是太平天國的大本營,在弟弟曾國荃圍城數月終于攻下時,提醒自己的弟弟一定不要風頭太盛,要避免拿最大功勞。此戰之後,朝廷不會再容許有強大湘軍的存在,慈禧朝廷會忌憚而分化。果真如他,終于在平定太平天國後,等來的不是嘉獎,而是湘軍的裁剪編制,他欣然接受,因為他早已把湘軍最精銳的部分劃給李鴻章,避免了一場血雨腥風。
人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遇事遇人要存敬畏之心)
天道有三忌:“忌巧、忌盈、忌貳”。(忌讨巧,忌太滿,忌三心二意)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04 最後的話
《清史稿》中有一段總結:
“國藩事功本于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衆。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畫天下事,久無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欤!國藩又嘗取古今聖哲三十三人,畫像贊記,以為師資,其平生志學大端,具見于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薦舉人才為己任,疆臣阃帥,幾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負所知。嗚呼!中興以來,一人而已。”
對我們來說,研究他很有啟發:這個世界永遠不缺機會,隻是你開始準備了嗎
歡迎關注公衆号:不止向錢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