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善良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對一些事物特别敏感,尤其是看不得别人的疾苦。雖然我也是一個普通人,但是總想着盡最大力度幫助别人。

不管是從社會層面組織的地震災害捐款,還是公司年底給困難職工獻愛心,我都會超出身邊的人捐出的數額。一度被同事誤解為想出風頭。小張最好事兒,總愛打聽這些細節。“快說說,你捐了多少?”

“捐了五百。”我回答到。

“領導口頭傳達說這次給困難職工捐款,每個人不少于五十塊錢。你捐了五百?上次公司組織給地震災區捐款,我們都捐一百,你捐出了一千。你為什麼老不走尋常路呢?”小張感到很疑惑。

其實大家心裡也明白得很,自己為什麼不出出“風頭”呢?我隻是在做這些善舉的時候,愛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困難群衆,連孩子的衣服都買不起,飯也吃不飽,心裡是多麼愧疚和無助。把思維轉換回來,至少我們上着班,領着穩定的工資。多捐出點錢,也就是這一兩個月稍微省一省就能擠出來。這一小點的忍耐與他人的無助相比,何足挂齒!

去年冬天,我陪着丈母娘去菜市場買菜。丈母娘在其中一個攤子上挑選菜的時候,我在隔壁攤子上買了一兜西紅柿。丈母娘看到我手上提着西紅柿,就問我:“多少錢一斤?”

“不知道啊。”我回答到。

“你買菜的時候不問問多少錢?”丈母娘疑惑地看着我。

轉了一陣子之後,丈母娘看上了其中一個攤子的大白菜。大白菜本來就不貴, 一塊多錢的價格。丈母娘愣是跟攤主砍下了兩毛錢。在付錢的時候,我給攤主湊了個整,多付了三毛錢。我是看到攤主年紀大,大冬天守着一堆菜挺不容易的。回家的路上,丈母娘唠叨了半路:“我說女婿啊,别人都是往下砍價,到最後還得抹個零。做生意的就喜歡碰到你這樣的人,上趕子給人家湊了個整數。”

今年八九月份,我騎車上下班。有一天下班快到小區門口的時候,看到修理自行車的攤子。恰好我想把自行車的變速檔修一修,因為轉換的時候不太順暢。修車的師傅是一個老大爺,佝偻着身子。師傅修車的動作很緩慢,估計是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師傅這邊拆一拆,那邊緊一緊,搗鼓了大概得有15分鐘,最後還是沒修好。師傅不好意思地說:“情況比較複雜,沒修好,不要錢。”我一邊打開微信,一邊跟師傅說:“不要緊,我再找個别的地方修修看。但是您忙活了大半天,也挺辛苦的。我給您轉兩塊錢吧。”我騎車進了小區,雖然車子沒有修好,但是我的心情卻很舒暢。我在想,如果我不付這兩塊錢,聯想到修車師傅佝偻的身子,心裡會很難受。

大家都說,越長大越孤單。而我的感受是,越長大越善良。如果大家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個社會的人還會孤單嗎?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