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4):一棵受傷的樹
下午三點關了電腦,照例去湖邊散步。中途忽然想去看看湖邊興建中的“海底世界”,于是就遇見了那棵樹——初冬凜冽的寒風中,樹的枝頭上挂着可數的幾片黃葉,那葉片比櫻桃樹、杏樹的葉片大,葉脈紋路清晰,我斷定是櫻花樹。
是什麼樹不重要,關鍵是它是一棵受傷的樹,關鍵的關鍵是它受傷那麼重還那麼堅強地活着:樹根處有碗口粗,上面發叉的樹枝也都小孩子的胳膊一般粗細。但在樹根往上大約一米的地方卻斷成了兩節,留下兩個腐朽的、相對的截面,隔着約一尺的距離,中間隻一段極細的樹身——隻有原來樹身的十分之一左右粗細,就仿佛插在兩段樹樁之間的一根鋼筋——将二者相連。毫無疑問,這樹最初一定是直挺挺的,樹梢遙指天穹。後來遭遇到來自自然或人類的某種傷害,才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樹稍頂着地面起支撐作用,整個彎曲成了一個半圓拱形。
我走近前,皴黑油亮的枝丫和不離不棄的黃葉讓我感受到它還活着。再擡頭環顧四周,它明顯活得更加旺盛——那些樹上,大多都不剩一片葉子了。
我被眼前的這一情景震撼了,這是多麼堅強的一棵樹啊,它曾經遭遇了那麼巨大的傷害與病痛,但卻奇迹般地,以這種方式頑強地活了下來。本來是一棵平凡的樹,卻又是那麼的不平凡。植物都這麼堅強,我們人類還有什麼理由懦弱呢?這讓我不由得想起許多。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的一個農場裡。有一個農場主為了方便拴牛,在莊園的一棵榆樹上箍了一個鐵圈。随着榆樹的長大,鐵圈慢慢嵌進了樹身,榆樹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痕。後來有一年,當地發生了一種奇怪的植物真菌疫病,方圓幾十公裡的榆樹全部死亡,唯獨那棵箍了鐵圈的榆樹存活了下來。為什麼這棵榆樹能夠幸存呢?植物學家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組織相關人員一起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原來是那個給榆樹帶來傷痕的鐵圈拯救了它。榆樹從鏽蝕的鐵圈裡吸收了大量鐵粉,鐵粉能夠對真菌産生特殊的免疫力,因此得以存活。這棵榆樹至今仍生長在美國密歇根州比猶拉縣附近的那個農場裡,充滿生機。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會像這棵榆樹和這棵櫻花樹一樣,遭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這些傷害,又會在某些時刻,成為一種養分,讓生命變得更堅毅,變得充滿生機與希望。
作家史鐵生壯年殘疾,21歲時雙腿殘廢,當時對他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好似被丢進一眼“四周無人的深井”,幾次自殺未遂。後來卻以堅強的意志,戰勝了命運的不公平。他以寫作為出口,筆耕不辍,陸續創作出28部部短篇小說,8部中長篇小說和14篇散文随筆,屢獲大獎。反而是病痛的理念賦予他更堅韌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走向成功。年輕時讀過他的許多作品,尤其喜歡他的散文《秋天的懷念》,幾乎都能背下來了。還有他的《我與地壇》,書中他對苦難厄運的豁達認識和對生命命運的透徹感悟,讓從小懦弱的我變得堅強。
人生難免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學業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失意,愛的惶惶不可終日。挺過來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渡過去,再回首,經曆的苦難都會成為你的禮物。
從湖邊回來時正值太陽下山,想起一句名言,“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仿佛我的腳下有風,步子更加堅定、更有力量了。
- 上一篇 S· S端午夜夢
- 下一篇 02好看的盆景分享有你喜歡的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