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學之前,那些即将崩潰的家長

2020 年的一場新冠肺炎,讓全國各地千千萬萬的學生自此開啟了漫長的網課之路。随着校園禁封持續,那些原先孩子們的舒适新鮮感早已消耗殆盡,加上家庭環境天然地缺乏紀律性管制和班級學習氛圍,這對不少學生的學習已經開始産生了沖擊。而那些一開始就缺乏自律的孩子,随着時間線的蔓延,學習更是跳崖式退步...

在疫情不到 2 個多月的期間裡,日常聊天間就陸陸續續聽聞周圍數十個家長的苦訴。有人急切詢問學校何時複學,滿懷期望;有人無奈訴說管教失敗、不知所措;更有人因此導緻親子關系加劇緊張、不可緩和。言語間透露出的各種焦慮感、無力感,毫無征兆地讓他們陷入了空前的焦慮與危機之中。

互聯網時代本就誘惑重重,而當代網課模式下的教育又完全依托于手機等互聯網設備,這讓互聯網設備有了更充分的接觸普及。可曾想,那些缺乏自律的學生,在諸多不利因素的彙聚下,學習受到了極大的考驗。在面臨着學業的下滑,老師的監督和家長的責罰的多重壓力之下,他們更容易選擇逃避、自閉。對他們而言,反正還有遊戲和互聯網這個快樂新世界,不如享受當下的舒服快樂吧。然這對大部分家長來說,絕不是什麼好消息。與校園式線下教學相比,在家網課教學其根本性的區别決定了其效果遠不及前者:老師無法全時直接監管、家長教育方法普遍匮乏、以及複工複業後的家長監管缺位、家庭親子關系緊張等因素,導緻現今的網課模式下的學習,成為了更多學生的“假日”狂歡!

許多家長們在歲月幾十載的親身經曆之後,深刻體會到成長之路是艱辛的,他們的未來将要面臨的是一條漫長荊棘之路;明白如果孩子不能在學業上取得良好的成績,在以後步入社會路途後必将承受艱巨的壓力和磨砺,更難有出頭之日。可從成長規律來看,那些已經陷入不良習慣的孩子們,大多沒有經曆過生活的磨練與艱辛,所以幾乎不能理解面對自己“遙遠的未來”,應該不斷努力之類的人生道理。他們在未成年時期,更多的是聚焦于短暫的當下。且不說成年人往往也是如此,容易因為當下的壓力而選擇逃避并陷入沉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面對家長和老師的雙重壓力之下,很容易就沉浸在手機遊戲裡不可自拔,因為互聯網的世界裡,都是取悅我們的,很容易就能獲取當下的快樂與滿足。

A Holiday - Edward Henry Potthast

...

面對這些即将淪陷的孩子,家長們更是焦灼的想盡一切辦法,不擇手段地逼迫孩子去學習。可越是如此,越是一發不可收拾。孩子非但不聽從父母老套的管教,反而變本加厲。最終讓家長們猝不及防、權威盡失,關系局面劍拔弩張。面對這一片片殘局,家長們開始徘徊在崩潰的邊緣而又手足無措。

可更令人崩潰的真相是:你永遠無法真正地改變孩子,除非孩子自己想去改變。

看到這裡,許多家長差不多要懷疑人生了。難道真的要讓孩子就這樣放任自流、自生自滅嗎?其實不然,正是因為你們飽含了對孩子們深厚的愛,你們才不自覺中陷入了這場本不屬于你們的主戰場 。

這裡我的思考與建議是:

深入内省

事實上,大部分孩子的問題來源于家長錯誤的管教。

當家長們感覺到危機來臨時,你首先應該做的是,坦然的接受現狀,深入自省自己的觀念與管教方式。及時停止那些錯誤的觀念與方式,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成績不是評判孩子的唯一标準。

在很多家長眼中,學校成績是否優異成為了管教子女的唯一标準。那些普遍而又深根蒂固的教育觀念就是:隻要孩子在校成績好,哪怕是做牛做馬,我們也值得,這樣将來有份好的工作和收入。誠然,不少家長在現今“應試教育”觀念下不斷向下一代灌輸如此狹窄的觀念,為了孩子取得好成績而不惜一切代價。這種類似“書中自有黃金屋”式的思想觀念,毀掉了多少孩子們的無限可能的未來。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一個孩子學校成績無論怎麼努力都不突出,那麼家長應該做的不是一味的批評職責與施壓,而應該積極拓展自己的視界,先去真正的了解孩子,接納、信任并引導孩子,鼓勵并幫助他們選擇真正屬于自己的成長之路。

我們不是孩子的主人,我們隻是孩子的導遊。

在我見過的家長裡面,還有一部分家長把自己當作孩子的絕對權威,他們會用盡各種辦法,讓孩子屈從于自己,直到孩子完全喪失了獨立意志,才肯罷休。殊不知在他們自認為成功的同時,也磨滅了孩子獨立的品格 。這種毀滅式的教育觀念,更讓那些孩子承受了超常的壓力。每當某某學生因學業問題離家出走或自缢等新聞報道頻出時,就不由感歎有多少孩子在這種錯誤的教育灌輸下毀掉了美好的未來。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而平等的個體,孩子并不屬于每一個人,隻屬于他自己。

我們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應該是在任何情況下的充分尊重與信任。我們應該在此基礎上,成為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名導遊朋友,去幫助他們完善自己,成長自己。而非以愛之名,讓孩子成為實現自己欲望與意志的傀儡。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不确定的世界裡,沒有什麼是确定的。

在21世紀科技日異月新,飛速發展的今天更是如此。即便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能夠保證孩子日後生活幸福美滿。每一個人生來都隻有一條屬于他們自己的路去走,我們無法替代他們完成。我們既無法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去發展,更無法保證他們可以按照我們的期待去生活,我們唯一能給到他們的就是當下正确的教育:盡全力引導孩子成為更好的、完整的自己。

當我們心懷以上正确的教育觀念,我們對孩子的種種期待才會打消。唯有如此,我們的焦慮将消減大半,才會把焦點放在正确的地方,跳出固有模式重新審視現狀并做出改變。

成長自己

育人之前,先育己。

一個沒有耐心的家長,很難教出有耐心的孩子,我們給予不了别人自身沒有的東西。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審視自己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

這是一個絕非容易,且會是漫長而痛苦,但又意義非凡的過程。如果我們對待孩子沒有耐心,那麼我們就要先培養自己的耐心。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樣去管教我們的孩子,那麼我們先得通過學習學會如何去科學有效的管教。

其次,學會和孩子相處。

我們要在完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試着以朋友角度與孩子相處,認真傾聽并了解孩子的心聲。隻有當你真正的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時,你才學會了尊重與理解。

這裡我不得不提一下簡.尼爾森《正面管教》一書中所提及的“和善而堅定”的原則,也就是充分表達對孩子的尊重,以相互合作為基礎,在孩子的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管教孩子。

當你能夠從自己着手開始嘗試改變時,真正的改變才開始。當你努力能夠做好榜樣的時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引導。當然,這裡最實際可行的建議就是多看書(文末附詳細推薦書目),以此不斷拓寬自我認知的邊界;多思考,讓全新的認知改變自己的意識思維。最終才能打破固有的模式,切身有效的踐行科學管教方法。

永不放棄

千萬不要指望短期内能夠有大的改變。

尤其在教育領域,很多問題不可能馬上得到改變或解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這句話到今天也不過時,意在形容教育不僅成本巨大,更不是一日之功。對于父母和社會來說,教育好下一代,不僅僅需要花費巨大的經濟,更要花費漫長的智慧和心血。

正如《正面管教》一書中所說,在貫穿整個教養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應該始終都能做到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帶給孩子應有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你不可能指望在一次和孩子愉悅的交談後,孩子就能夠改過自新;期盼老師的三番五次激情鼓勵後,孩子全然振作,發奮圖強。或許你在作出很多努力之後,孩子暫時依然沒有成效。但即使如此,也并不代表,你可以放棄。

或許很長一段時間後,孩子在跌了無數次跤想要爬起來時、又或者在與兒時理想失之交臂後、猛然驚醒,真正的成長與改變開始了。那些你曾經在孩子身上持續不放棄的輸入,會在潛移默化中轉化為孩子堅如磐石的精神支柱,成為他們改變自己的動力,支撐着他們不斷成長并前行。

最後,當你真正的為孩子做出努力和改變時,不必焦灼,不必擔憂,剩下的我們就大膽的交給時間吧!

祝開心!


附推薦書目:

《正面管教》簡.尼爾森著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阿黛爾.法伯

>>往期閱讀:

華為真的有那麼厲害?

成人的世界裡,何以為人?


本文首發于 “紮克日記”微信公衆号,歡迎搜索關注,我們一起共成長!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