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條》觀後感
2024年3月12日星期二 晴 出差
出差,終于趕在《二十條》下架前把它給看了。原本以為這是本沉重而深刻的電影,看完之後就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影評解說沒告訴我們這還是個喜劇?不虧的張藝謀,居然能把一個如此嚴肅而又沉重的話題拍出了喜劇的效果。特别喜歡雷佳音和馬麗的表演,個性鮮明,所有的選擇都是身邊人的影子。為了兒子能考個好大學,想辦法從小縣城到市裡挂職,希望能做個好人,誰也不得罪,平安轉正......
看着電影裡雷佳音的種種事故,想起了人們常說的,做人别那麼尖銳,要懂得變通。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道理。
每一個看電影的人應該都會被雷佳音在聽證會上的那段話所感動:法律的權威來自哪裡?難道不是來自老百姓最樸素的期待嗎?公平、正義對老百姓多麼重要,又是多麼難以做到。什麼是公平?什麼是正義?法律是什麼?在老百姓那,法律很簡單,它就是公不公平。都說打官司貴,打官司難,那老百姓為什麼還要打?不就是想要個公平嗎?什麼是法律?是天理、是國法、是人情。法律是讓壞人的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走不影院,想起了關于老人倒地不敢扶的那個曾經的熱點話題。這個話題引發的熱議和大家後來扶人之前需要先拍個視頻證明人不是自己撞的事實。貌似這個事件就是源于老人被撞,救人的人最後被裁決需要負責的案例。一句,法律是讓壞人的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裡。希望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劇中敢于打破慣例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說話的人,尤其是那些擁有話語權的特殊職能部門工作人員。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