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中的婚姻和教育
政治學中的婚姻和教育
女人之于男人猶如奴隸之于主人、體力勞動者之于腦力勞動者、野蠻人之于希臘人。
女人是未完成的男人,處在發展的較低一級。
男性天生優越,女性劣等;男人統治,女人被統治;這一原則有必要推廣至全人類。
女人意志薄弱,因而不具有獨立的人格或品行;她最佳的境況便是安于恬靜的家庭生活,其中與外界的關系事務全由男人打理,她則是家庭内部事務方面的權威。
女人不應如柏拉圖的理想國那樣被塑造成男人一般,相反,兩者之間的差異應該擴大;沒有什麼比不同的事物更具吸引力的了。
蘇格拉底認為,男人與女人的勇氣不同:男人的勇氣體現在發号施令中,女人的勇氣則表現在遵守順從上…如詩人所言:沉默是女人最高的榮譽。
亞裡士多德似乎也懷疑,這種對女人的理想化奴役是男人極難企及的成就,而且權力的手杖往往掌控在嘴上,而不是手中。
似乎是為了賦予男人一種不可或缺的優勢,他建議他們将婚姻推遲到三十七歲左右,屆時找一個二十幾歲的姑娘結婚。
二十幾歲的女孩與三十歲的男人通常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但她們或許能夠為一個曆經風雨的三十七歲的戰士所馴服。
亞裡士多德如此進行婚姻上的年齡設計是出于以下考慮:即兩個人幾乎會在同一時間喪失生育能力或激情。
“如果男人尚有生育能力而女人已沒有,或者情況颠倒過來,那麼就會産生争吵和分歧……因為生育後代的年齡極限對男人而言一般是七十歲,對女人則是五十歲,他們結合的初始時間應該與此協調。太過年輕的男女結合生子會對後代不利;在所有動物中,年輕父母的孩子總是幼小而發育不健全,并且通常是雌性。”
健康遠比愛情重要。
況且,“不過早結婚有助于自我節制:女人過早結婚容易縱欲;男人如果在發育時結婚,身體骨架構造的發育便會受到阻滞”。
這些事情不應聽任年輕人反複無常式的處理,而應由國家監督和管理:國家應該規定男女的适婚年齡、生育的最佳時節以及人口增長率。
如果自然增長率過高,殘酷的扼殺嬰兒行為可以由堕胎來取代,并且“堕胎要在胎兒産生意識和生命之前完成”。
根據自身的位置和資源,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最優人口數量。
“盡管不應如此,但當城邦國家的組成人口過少時,便不能做到自給自足,當人口過多時……它就變成了一個民族國家,而不再是一個城邦國家,而憲法式政府也就不再适用”,倫理或政治上的統一體也不可能形成。超過一萬的人口是萬萬不可的。
另外,教育應該由國家來掌管。“适應政府形式的教育是穩定憲法的最有效方式……公民應當由他所生活其中的政府形式塑造。”
通過國家對學校的掌控,我們可以引導部分從事工業和商業的人轉向農業,我們可以訓練人們一方面保管好私人财産,一方面将财産公開用于有區别性的公共事務。
“在善良的人們之間,關于财産的利用應該流傳這樣一句諺語:朋友應該共享所有東西。”
“然而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必須懂得遵守法律,否則國将不國。“
有句諺語說得好:不懂得服從命令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好的指揮者。
優秀公民應該兩個方面都能做到。
并且隻有在國家掌管下的學校教育系統才能同時實現多民族的社會統一:國家是一個複雜體,必須通過教育形成有序的統一體和社區。
“我們要讓年輕人懂得,國家可以帶來巨大益處:有未受賞識的、由社會組織産生的安全保障和由法律創造的自由。“
人,趨向完美時是最優秀的動物,被孤立時則是最惡劣的;身負武器的非正義往往更加危險,而人一出生便被賦予智慧這項特殊的武器,他性格中的某些品質有可能被用在最卑劣的目的上。
因此,假如沒有美德,他将是所有動物中最不敬和最殘忍的,充滿貪心和欲望。
因此,隻有社會管理才能給予他美德。
通過語言,人逐漸形成社會:經由社會,智慧得到了增長;智慧繼而形成了秩序,秩序最終構建成文明。在秩序井然的社會中,每個個體都有成百上千的發展機遇和方式,而這一切都是獨居生活所不能提供的。
“離群索居的人不是動物,便是神。”
因此,革命差不多總是不理智的;它可能獲得某些好處,卻以諸多弊病的産生為代價,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政治清明賴以生存的社會秩序和結構遭到破壞,甚至被瓦解。
革新的直接後果可能可以計算,也略有裨益;但間接後果往往是無法計算和災難性的。
“凡事考慮淺顯之人往往很容易下結論”,如果一個人可以很快就下定決心,那是因為他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少。“青年容易上當受騙,因為他們太容易抱有希冀。”
壓制根深蒂固的風俗習慣常常帶來革新式政府的垮台,因為舊的習慣已經深入人心:性格沒有法律那般容易改變。
如果憲法要長久施行,必須使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希望它能維持下去。
所以,想避免革命的統治者會盡力防止貧富分化過于嚴重一-“這一情況往往是戰争的結果”;他會(像英國人那樣)為了緩和國内人口過于擁擠甚至出現危險信号而鼓勵對外殖民;他會強化并鼓勵宗教活動。
一個獨裁的君主尤其“應該表現得對神靈無比虔誠,因為如果人們相信他們的君王信奉宗教并且敬畏神明,他們就不會那麼害怕在他手裡遭受冤屈,并且不會輕易策劃謀反,因為他們相信神是站在自己一邊的”。
我是 @别具一格格,愛文字愛分享愛創作。
正在碼字創造人生,
歲月孤苦,唯熱愛可抵漫長,
期待與你相遇,學習,進步與成長。
喜歡記得點贊收藏,我們下次分享見。
期待關注,讓你每天收獲一篇優質文章。
- 上一篇 《愛不落下》讀後感5
- 下一篇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