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看論語
說到儒家很多人會認為死闆老套。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宋代将四書五經作為科舉考試的必學内容。儒家一步步走向中華文化的神壇。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一群新青年高喊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時至今日,我們對儒家思想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儒家是封建專制的代言詞,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級理念就是用來愚民的,讓沒有文化的老百姓甘心受到階級的壓迫。
而《論語》作為儒家思想的代表,也被很多人誤解了,這口鍋大概率得由朱熹來背了。朱熹是宋代儒學的代表性人物,他曾為四書五經做過注解,我們現在看到的《論語》注解版本基本上是來源于他。朱熹自認為是孔孟的頭号粉絲,卻弄巧成拙成了孔孟的黑粉頭子。朱熹的注解也并不是都不對,大多數還是比較有道理的,隻是在有些地方實在是注解的面目全非了。
當然對于《論語》的誤解,也不能全怪朱熹。古人說話和寫作是兩套體系,說話用的是白話文,跟我們現在差不太多,寫作用的是文言文,是有一套官方語言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言文分離。白話口語會随着時間而改變,我們今天的口語跟十幾年前的就存在一些變動了。而且不同地域的口語還存在差異。所以官方的書寫語言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承。五四運動後,我們開始用白話文寫作,确實文化傳播的越來越廣了,老百姓也有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但這也增加了我們對于傳統文化理解的難度。像我在上學的時候語文就學得不好,每次看到文言文簡直頭疼的不行,我們大多數人是看不懂文言文的,必須要看注釋才能明白在說些什麼。這也就創造了誤解的機會,因為注釋的内容可能并不是作者本來的思想了。
我們今天看《論語》,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去深讀原文,去了解曆史,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所見所聞,不斷去體悟其中的奧妙。《論語》在當今社會到底有沒有用,它是騾子是馬,隻有自己拉出來溜溜才能知道。
攜手亦軒,讓我們一同進入《論語》的世界,體悟聖人孔子的智慧。
- 上一篇 02好看的盆景分享有你喜歡的嗎?
- 下一篇 觀衆互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