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劄記·關于“中式教育”的思考
今天的語文課前演講是莫曉玲同學帶來的對“中式教育”的思考——“中式教育”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體現,借鑒了專家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她自己的思考。
在談到中式學校教育時,曉玲同學着重指出了其“閉環和滞後”的弊端,并以語文為例,說明學校教育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往往是不重視也是不理解的,隻有在日後有了社會生活經曆才能理解其中很多文章蘊含的意味。同時,她也指出,語文可能是中式應試教育留給學生的一筆可貴的精神财富。對這一點我本人是十分認同的。
在談到中式家庭教育時,曉玲同學借鑒羅翔老師的一些言論,讓我們看到了當代中式家庭教育的嚴重弊端。
中式教育固然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曉玲同學還是在最後提出自己的倡議:努力學習,争取去看更大的世界,去遇見更多的美好,去創造更無限可能的未來。
我又想到上周楊冰芸同學在課前演講中,發出擲地有聲的思考:“當今時代,我們還需要’堂吉诃德’嗎?”回答是響亮而明确的:需要!我們當然仍需要那些執着勇敢、不怕困難、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人了。
看着他們富有個性的PPT制作,聽到他們稍嫌稚嫩卻緊跟時代步伐的發問及思考,我的内心是欣慰的。也許他們考不出很突出的成績,但是他們願意思考,敢于發問,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呆子,而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模樣!這不就是我們的教育本來該有的使命嗎?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