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的第七十五天

...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說:一個說自己有志于道,卻又以自己吃穿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恥的人,那就沒什麼好跟他談的了。

為什麼一個人會惡衣惡食呢?是因為内心太虛弱了。總是在追求一些表面的東西,比如一輛好車,一個好看的包包,一款最新的手機,但是這些東西帶給他的快樂是短暫的,也是淺顯的,持續的時間很短不說,還會因為新的願望沒有達成而陷入苦惱中。

我們要追求是深層次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外物能夠帶來的。當我們立志做一個有志之士,關注的是自身的成長,有了使命感,知道自己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價值的人、有貢獻的人。

整個人聚焦的是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而不是外物的得失,世人是否關注與認可否。

記得看《功勳》那部電視劇時,于敏因為參與氫彈的研究工作,對家人都是保密的。他經常出差,而且很久才回家,有一次回家時,竟然不知道妻子已經搬家了,當他找到新家時,叫了一聲在院裡玩耍的兒子,兒子回轉身,奶聲奶氣地問了一句話:“你是誰?”

當時就淚崩了……你說他們這種跟家人聚少離多的日子苦不苦,都無需說科研環境的艱苦,更不需說妻子一個人操持家裡,還要工作和帶孩子的辛苦……可是為什麼可以那麼堅定的走下去呢?

因為信念,那個堅定的、刻進于敏骨子裡的信念:“我們研究氫彈不是為了打别人,而是為了别人不敢打我們。”他想的不是自己的辛苦,不是自己小家的辛苦。誠然,妻子的辛苦他不是不知道,但他更清楚的是,國家需要他,科研需要,隻有祖國強大了,國家富裕了,自己的小家才能平安幸福,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都承載着自己的一份使命。也許我們無法改變别人,但我們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身邊的人,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學習《論語》的第七十五天!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