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之前的兩個情景的記憶

...


...



三歲之前的兩個情景的記憶

        很佩服有些人的記憶力非常驚人,他能記住并活靈活現地叙述出三歲之前的一些情景。我三歲之前的記憶,朦朦胧胧地隻能重現出不清晰的兩個。

      最近聯想出來的這兩個,是緣于七八天以前老家村裡的一件事,還沒弄清是哪個公司哪個部門,破天荒地組織了村裡老人們到北京天津的旅遊。價格優惠,六十五歲以下的老人,可以帶一個八十五歲以下的身體健康的老人,收一個人的費用,管吃管住,坐大巴,來去五天,村裡人踴躍報名。人老幾輩沒有出過遠門的村人,現在也可以走出古老的村莊,去那現代化的大都市轉轉看看了,這是一種進步。

        母親幾次地把這說給我們,她是在說村裡發生的新鮮事,問母親是不是也想去?她說“我還能去?把老命還要撂在路上哩。”我說,如果想去的話,坐大巴車身體肯定吃不消,要去我陪你去轉轉,咱或者坐飛機,或者坐高鐵,比較好一點。母親說,有啥好轉的,在家裡安安甯甯的多好。

        其實,我一直有個願望,想陪母親到七百多公裡以外我的出生地去拜谒一下的,目前,還沒有說服母親,但有關的幼時的情景,卻在腦裡活躍起來。

        賀蘭山,甯夏,黃渠橋,這些地名非常親切,它是父母口中叙述過的地方。當時,父親所在的部隊在賀蘭山剿匪,黃渠橋是我的出生地,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地方,我充滿了神往。

        我頭腦裡儲存的三歲左右的相對比較清晰的情景隻有兩個。一是那裡的駝鈴聲,父親所在部隊駐地的院落沒有多少印象,似乎很空曠的,可那裡有個低矮的土牆,土牆裡有雜亂的樹木,好像很荒涼,牆外經常能看見駱駝經過,記憶裡沒有一個具體的駱駝的樣子,隻是感覺駱駝不少,一隊隊地慢悠悠地行走,叮叮當當的駝鈴聲很響,很好聽。另一個情景的地點在人煙稀少的堤壩上,那裡有柳樹,頭腦裡沒有完整的柳樹記憶,隻覺得當時風大,柳絮一團一團地亂卷着動,我随母親在那裡跑動,快樂地撿拾柳絮,還有其他撿拾柳絮的人,至于它有什麼用,後來問母親,她說撿拾它做枕頭芯用的。枕着它軟不軟?綿不綿?一點點記憶也沒有,風裡撿拾它的情景,卻在腦海的角落裡留存着。

        現在母親說起村裡老人們的旅遊,我又一次說服母親,去那遙遠親切充滿神往的甯夏、賀蘭山、黃渠橋那裡看看,母親平淡地說,那地方肯定找不着了。她還是不願出行。有什麼辦法說服母親呢?需要再用心,再用心。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