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有條驸馬巷
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在江蘇淮安,有一條街巷叫驸馬巷。在明朝的時候,真住過驸馬,他是朱元璋的侄女婿黃琛。現在好多人熟知,是因為開國總理周恩來誕生在驸馬巷裡。2016年1月,驸馬巷曆史文化街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江蘇省第一批曆史文化街區”。
驸馬巷位于淮安市淮安區城中心西北邊,從鎮淮樓沿西邊馬路步行三百多米就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驸馬巷牌坊式大門,早已被歲月碾壓出痕迹的青石闆路,長五百多米,寬約二米,兩側是一棟棟已有百年曆史的傳統民居,南北建築特色兼具外觀上體現着北方住宅的雄渾大氣,細節裡又流露出南方民居的秀美精緻。
說起附馬巷,陳毅副總理熟知。那是1965年7月5日,我才6個月大的時候,我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呢?我是在多年前的《淮海晚報》上看到的報道,具體時間記不清了,有文有照片。寫的是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出訪巴基斯坦歸來,到新疆石河子看望内地支邊青年。周恩來意外遇到當年由淮安縣欽工鎮建華村到新疆支邊的青年李正蘭。
周總理遇到親老鄉,偉人不會兩眼淚汪汪,高興是肯定的。他拉着小李的手問道:“你家是淮安哪裡?“”欽工的“,小李回答。噢,農民出身,比我強,我是城裡的官僚家庭出來的。周總理幽默的話語把在場的人都逗笑了。這時,在一旁的陳毅副總理馬上接過話茬:他是你們淮安城裡驸馬巷的。
早在宋朝時,這裡就是淮安的名勝之地。據說巷内有一名打魚的人,人稱孫賣魚,就住在附馬巷,每日捕魚為生。他吃魚很厲害,一條小魚進嘴,舌頭兩動三動,魚肉下肚,魚頭魚身魚尾完整吐出。他還熟讀四書五經,熟知天文地理,能掐會算,樂善好施。朝廷曾召他為官,孫賣魚堅辭不做。當地百姓有難事,他都不請自到,伸手相助,深受百姓敬愛。孫賣魚活到一百多歲,出殡那天,衆多鄉親前來為他送葬,棺材行到他家旁邊小橋時,隻見他從棺材裡騰空而起,雙腳踩雲,拱雙手向送葬人群道别,朝遠方飄然而去。衆人皆說,孫賣魚得道成仙,街巷因此被稱為望仙巷。
朱元璋當農民起義軍領袖的時候,他的堂兄臨終前對朱元璋說,我身後别無牽挂,唯有獨女無嬌無人照應,請你把她視為親生,撫養成人。說完就閉目而去。朱元璋不負兄長所托,不僅把無嬌撫養大,還把她許嫁給自己的親随屬下兵馬副指揮黃寶。後來,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明代開國皇帝,便破格将這個侄女無嬌封為慶陽公主,封黃寶為驸馬都尉,并賜名黃琛,又下诏升任黃琛為淮安兵馬指揮使,子孫世代沿襲。黃琛死後,剛接位不久的明惠帝朱允炆專門在淮安望仙巷内欽賜一塊地方,為他建了一座驸馬祠,故此巷被改稱為驸馬巷沿用至今。
享受美食,也是人們光顧驸馬巷的樂趣之一。解放初期,附馬巷南頭是一家腌制廠,生産的老鹵大頭菜很有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該廠腌制的老鹵大頭菜、什錦菜榮獲省工業廳、商業廳、省供銷社優質産品。九十年代,該廠從附馬巷南首搬出,廠地改建為德豐商城,成為一個小商品市場。後擴建周總理故居,此地被改建為周總理故居配套設施及停車場和辦公用房。現在留下腌制廠痕迹的是巷東邊的德豐醬園店,專賣各種醬菜、腌菜。2000年的時候,我請南京大學校報主編方延明教授來學校給學生開講座,還陪他到驸馬巷瞻仰周恩來故居,并在南首專門購買了現做的茶馓作為禮物贈送。故地重遊,都是美好的回憶。
如今,在驸馬巷的南頭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店鋪随處可見。茶馓、醬菜、澆頭面……各種吃食散發出的香味在小巷内萦繞,展示了世界美食之都淮安的底色。
- 上一篇 值勤小感
- 下一篇 【我的2024】第61天 不好帶的“小孩”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