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裹小腳,是中國第一位女教授,魯迅過目不忘的才女,她的傳奇不止于此……
【文章系原創非首發,首發平台為:寫故事的溫軟,文責自負】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也是一位才女,她可以說是文壇上不可多得的人物。
她的筆下,寫出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她也有很多稱号,更有多重身份。
從作家變成傑出的學者, 她獲得了超多“第一”的稱号: 北大的第一個女研究生, 北大講壇上的第一位女教師, 中國第一位女性一級教授。
她雖裹小腳,可她的思想并未受到束縛。她為自己争取了機會,走進學堂,再邁向巴黎大學。在此期間,她不僅收獲了學業,更收獲了愛情。
她的名字叫馮沅君。
馮沅君的父親是進士出身,擔任過知縣。她五歲時,在茅廁偷聽兄長們學習古詩,竟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出來。
這件事很快被傳開了,小小年紀的她就赢得了“才女”的美名。但是,在馮沅君八歲時,她的父親離世,母親帶着她和兩個哥哥返回了原籍。
馮沅君的母親曾是一位女子小學校長,即便重視教育,母親依舊重男輕女,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
母親為兄妹三人請了家學後,兩個哥哥相繼前大城市求學,唯獨馮沅君留在家中,過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每當哥哥們假期回家時,他們會向她講述在外碰到的趣事,這使馮沅君對上學讀書充滿了向往。
當她得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國文專修科招生的消息時,她找到母親表達想法,還表示願意拿出自己的嫁妝支付學費,出嫁時不拿家裡一分錢。
面對馮沅君下定了決心,母親答應了她的請求,而馮沅君更是憑借紮實的基礎通過了考試,成為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
五四運動期間,當北京女高師的校長反對學生參與愛國運動時,她毫不猶豫地搬起石頭砸碎鎖鍊,并受15所女校愛國學生的委托,起草了緻徐世昌總統書和遊行請願上書。
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攻讀研究生,專攻中國古典文學。三年後,她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為北大國學系唯一的女研究生。
此後,馮沅君不僅改編劇本,自導自演話劇,積極參與學生運動罷免校長,還頻繁發表文章,她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多數為愛情故事,主要探讨自由戀愛與封建包辦婚姻的沖突。
馮沅君的代表作之一《卷葹》,以她本人的視角,構建出多個主題的人物世界。故事女性視角出發,細膩的描寫當時女性反抗封建婚姻,追走自由戀愛的反抗精神和親情與愛情的矛盾心理。
她的筆鋒大膽,内心戲描繪得有聲有色,連魯迅都對她的作品贊不絕口,還親自為她的書撰寫廣告詞。
與此同時,馮沅君的另一半也出現了,此人正是清華才子陸侃如。
說起兩人相識,溫軟覺得很有趣。陸侃如每晚都會去圖書館,但他想借的書總被一個女生提前借走。
他出于好奇打聽得知,這個女生正是文壇翹楚馮沅君。兩人相識後迅速墜入愛河,相約見面,相談甚歡。
很快,兩人就一同北海泛舟、登長城、爬香山。後來,兩人共同在上海暨南大學、中國公學大學部任教,是同事也是戀人,可以說更是無話不談。
這種感情讓人羨慕不已,而共同語言是感情保鮮的關鍵。
馮沅君和陸侃如一起研究詩詞、元曲等學術問題,将感情融入到了互相欣賞的學術研究中。
魯迅說:“曾經因苦惱而鳴叫的夜莺,如今在幸福中沉默了。”
馮沅君結婚後,感情穩定,婚姻美滿。她和丈夫開始研究學術,很快成為了文學史上的知名黃金搭檔。他們合作撰寫了《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等書。
1947年,陸侃如和馮沅君來到山東大學中文系授課,大受學生好評,1953年,陸、馮夫婦被評為一級教授,而當時山東大學一級教授隻有3人。
婚後,他們夫妻倆生活簡樸,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極為豐富,他們沒有子女,專注于學術研究。
馮沅君說,“我雖是一介寒儒,且無後嗣,但希望能為國家民族留下些什麼。我願意節儉生活,存下一些錢,在身後捐給國家作為學術獎金,以獎勵後人。”
他們不僅将數十年的積蓄以及珍貴的藏書全都捐給了山東大學,還設立了“馮沅君文學獎學金”,為後人所敬仰。
看到這裡,溫軟不得不被兩位前輩的事迹感動,可以說,兩人攜手同行,做着同樣的事,是伴侶也是知己。
即便過得困苦,有知冷知熱的人相伴,也能苦中帶樂。
《親密關系》一書中說:“親密關系最重要不是外貌,不是面包,不是忠誠與否,不是付出,而是分享。”
而這,就是愛情長期保鮮的真相。
沒有人長久生活在滾燙,浪漫的關系中,日子終究會平淡,再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有沉寂的一天。
願我們都能遇上自己的幸福。
以上,共勉。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