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框架

題目:

七年級下冊歷史第一單元知識框架

解答:

第一單元 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第1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統一和滅亡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隋實現重新統一的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爲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爲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的滅亡:暴政引起農民起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二、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爲「開皇之治」.
三、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爲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裡,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爲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爲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流通七省區:(略)
9、開通的作用: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第2課 「貞觀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漢興,隋亡唐興,有什麼共同之處?
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相同點: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統一後很快滅亡的.秦隋後期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滅亡的原因都是統治者殘暴道,政治黑暗,濫用民力,經濟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②漢唐的興起都是統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訓,都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且都成爲影響當時世界的大國;漢唐兩朝初的統治者,都勤於政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都整頓吏治,任用賢良.
二、「貞觀之治」
1、唐太宗採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羣衆的力量.②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③崇尚節儉,節制享受欲望.④合併州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房謀杜斷」;魏徵爲著名諫臣.⑥大興學校,發展科舉.
2、效果: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爲「貞觀之治.
3、評價: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鑑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爲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重視人才
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
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理黃河,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役和徭役

軍事
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無力與西漢對抗
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

思想文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
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民族關係
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中國古代出現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農民戰爭的作用(農民起義迫使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間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強.③羣衆作用:人民的辛勤勞動.④個體作用:傑出帝王將相的個人政治品質.
三、女皇武則天
1、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爲周.
2、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啓開元,治宏貞觀」.
第3課 「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後,「勵精爲治」: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這些改革措施,使得開元年間的政局爲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爲「茶神」.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製新灌溉工具——筒車.
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爲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爲繁榮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爲「開元盛世」.
5、封建社會經濟繁榮和發展的共同原因:①繼承性因素:前朝經濟基礎的繼承.②社會環境因素(政治因素):社會安定.③政治因素:國家統一、政治清明.④經濟政策因素:統治者調整經濟政策,鼓勵發展生產.⑤經濟交往因素:民族間的經濟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強.⑥羣衆作用:人民的辛勤勞動.⑦生產力(科技)因素:生產技術革新(生產工具是生產力中最爲活躍的因素),水利的興修.
第4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科舉制的誕生
1、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以分科舉人取代了魏晉以來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爲什麼要採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師:科舉制創立前(魏晉以來),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條件.官員大多只能從高門權貴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爲朝廷和國家出力.官員的選拔權力集中在地方權貴手中,不利於中央集權.利用考試選拔官員.普通讀書人和貧窮人家的子弟可以自願報名參加官府的考試,這樣就擴大了選官範圍,選官權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3、意義:從此門弟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舉制的完善
1、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爲重要.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擴充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3、武則天:開創殿試和武舉.
4、唐玄宗: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爲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人物
貢獻


隋文帝
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誕生階段

隋煬帝
正式設置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

唐太宗
擴充國學的規模,增加考試的人數
完善階段

武則天
增設殿試、武舉

唐玄宗
豐富考試的內容:詩賦成爲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風氣盛行.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爲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也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第5課 「和同爲一家」
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一、西南——吐蕃(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4、8世紀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爲「和同爲一家」了.
二、北方——回紇的勃興
1、回紇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
2、8世紀中期,唐玄宗封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爲懷仁可汗.後來,回紇改名爲「回鶻」.
三、東北——靺鞨(「車書本一家」)
1、7世紀末,粟末靺鞨部首領大祚榮統一了周圍各部,建立政權.
2、8世紀前期,唐玄宗封大祚榮爲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從此,粟末靺鞨政權以「渤海」爲號.粟末靺鞨有「海東盛國」之稱.
3、唐朝管理東北邊疆的機構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四、西南——蒼山洱海間的南詔
1、六詔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2、南詔首領皮羅閣統一六詔,唐玄宗封他爲雲南王.

民族
活動地區
與唐朝的關係
今何族的祖先

吐番
西南
和同爲一家: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尺帶珠丹與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

回紇
西北
唐玄宗封骨力裴羅爲「懷仁可汗」.
維吾爾族

靺鞨
東北
唐玄宗封大祚榮爲「渤海郡王」.
滿族

南詔
西南
唐玄宗封皮羅閣爲「雲南王」.
彝族白族


民族
吐蕃
回紇
靺鞨
南詔

地理位置
青藏高原一帶
色楞河流域
東北松花江、黑龍江
雲南蒼山洱海

生活習俗
遊牧、農耕、紡織和冶鐵水平高
崇尚勇敢、作風淳樸
驍勇強悍、能歌善舞
建築藝術高超

傑出首領
松贊干布
懷仁可汗
渤海郡王
雲南王

與唐關係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
唐玄宗封其首領爲懷仁可汗
唐玄宗封其首領爲渤海郡王
唐玄宗封其首領爲雲南王


第6課 對外友好往來
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爲「唐人」.
一、唐與日本的關係——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隋唐時,中日兩國交往密切.貞觀年間,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來唐學習.
2、遣唐使回國後很受重用,他們以唐朝的制度爲模式,進行政治改革,還參照漢字創製了日本文字,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節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曾六次東渡日本,在日本傳播唐朝文化.
二、唐與新羅的關係
1、方式:①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②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2、表現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選官吏、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與天竺的關係——玄奘西遊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貞觀初年,他從長安出發,前往天竺.回國後,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是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教材內容,說說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的特點嗎?促使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因素有什麼呢?今天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唐朝的對外交往情況對我們有什麼啓示?
特點:①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乃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②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允許他們長期居住.③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都有頻繁的外貿活動.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爲「唐人」.
因素:①國家安定統一;②經濟文化繁榮;③對外開放政策;④對外交通發達.
啓示:第一,必須有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質,努力發展經濟文化.第三,學習唐朝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在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要善於吸取其精華,爲己所用.
第7、8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
一、科學技術
1、建築:
特點:規模宏大,氣魄雄偉,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
代表:①隋朝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七百多年後,歐洲人才建成類似的橋.②唐都長安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宮含元殿).
2、印刷術:①我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②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曆和詩歌等.③唐朝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醫學:「藥王」孫思邈《千金方》.
二、文學:詩歌
1、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流傳至今的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
2、代表詩人:
①李白(盛唐)——「詩仙」(《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②杜甫(盛-衰)——「詩聖」「詩史」(「三吏」「三別」)
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樂府》,詩歌反映現實.
三、書法:「顏筋柳骨」
1、顏真卿:創立雄渾敦厚的新書體,稱「顏體」,是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代表作爲《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顏真卿.
2、柳公權:博採衆長,別出新意,成「柳體」,其字方折峻麗,骨力勁健.代表作爲《玄祕塔碑》.
四、繪畫
1、(唐朝)閻立本:擅長人物畫,代表作爲《歷代帝王圖》《步輦圖》.
2、(唐朝)吳道子:「畫聖」,開後世寫意畫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圖》.
五、藝術寶庫
代表:甘肅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開鑿,壁畫和彩色塑像,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六、盛大歡騰的樂舞
1、唐初:《秦王破陣樂》
2、盛唐:《霓裳羽衣曲》
以上內容用表格可簡化歸納爲:
一、科技方面
類別
朝代
設計者
成就

建築
隋朝
李春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雕版印刷術
唐朝

《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學方面(詩歌)
代表人物
生活時期
代表著作
詩歌特點
人稱

李白
盛唐時期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即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
「詩仙」

杜甫
由盛轉衰
「三吏」、「三別」
或氣魄雄渾,或沉鬱悲愴,語言精練凝重
「詩聖」

白居易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樂府》
現實主義,諷喻社會,同情人民.詩歌直白如話,通俗易懂



三、書法、繪畫和石窟藝術
類別
代表人物
著作
成就

書法
顏真卿
《顏氏家廟碑》
創立了新書體「顏體」,是繼王羲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

柳公權
《玄祕塔碑》
自成「柳體」

繪畫
閻立本
《步輦圖》《歷代帝王像》
擅長人物故事畫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
開後世寫意畫先河,被稱爲「畫聖」

石窟藝術


甘肅西部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可以來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250f630100dvfm.html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