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制度是權力分化的結果嗎

題目:

明朝內閣制度是權力分化的結果嗎

解答:

不不,具體來說應該是集中的結果,按高中歷史的說法啊,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爲加強君權廢除丞相制,但政務太多處理不過來,於是設立了殿閣大學士,再後來他兒子明成祖朱棣設立了內閣,這個時候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顧問機構,然後呢,明宣宗的時候,內閣有了票擬權,開始具有代替皇帝處理部分政務的功能了.從內閣的設立過程來看,就是爲了廢除丞相,皇帝直掌六部,但政務太多,所以有了內閣這個東西.這是加強君權的產物.
從另一方面看,明朝有皇帝十幾年都不上朝的,那這個龐大的封建帝國依然在維持運轉,就是靠外朝內閣,和內朝司禮監配合共同處理政務,維持帝國運轉,從這裡,我們又可以看出,帝國官僚體系中,皇帝並不是實際上最高的,不可缺少的,你十幾年不上朝的誒,取代皇帝的是內閣和司禮監,而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文官集團的實力得到了極大加強,內閣是文官掌控的誒,雖然不是每個皇帝都這樣,但是集中的文官集團中央最高權力機構的內閣,毫無疑問是一個集權產物,通過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內外相制達到平衡.集中的文官權力來對抗部分轉移到司禮監頭上的皇權,因爲司禮監有批紅的權力.批紅權是皇帝的決策權力部分轉移到了宦官集團的手上.文官集團需要內閣代替宰相的權力集中起力量來對抗皇權.
所以說,應該是集權結果,而不是權力分化的結果.
不過,好像,另一方面,原本按照理論上是屬於皇帝的全部國家權力,實際上就被分成了兩個大的部分,一部歸內閣,票擬權,一部歸司禮監,批紅權.這個,好像,又是分化的結果,額,主要是明朝皇帝真的不給力,這個東西,複雜了,不好說,不好說.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