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由古到今的土地制度

題目:

中國由古到今的土地制度
分條回答

解答:

土地制度的演變
1.井田制
在漫長的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由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分配勞動產品.夏商周時期土地歸國家所有,這種土地制度叫井田制.
「井田」一詞,最早見於《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爲里,名曰井田.」夏代曾實行過井田制.商、周兩代的井田制因夏而來.井田制在長期實行過程中,從內容到形式均有發展和變化.
井田制具有什麼特點哪?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發展演變而來,其基本特點是實際耕作者對土地無所有權,而只有使用權.土地在一定範圍內實行定期平均分配.土地不得買賣和轉讓;諸侯和卿大夫強迫奴隸和庶民在井田上集體耕作.
對於井田制的性質,可給大家介紹一下史學界的幾種看法.最後指出井田制是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爲前提的,明確土地國有性質.
由於對夏、商、周3代的社會性質認識各異,各家對井田制所屬性質的認識也不相同,或以爲是奴隸制度下的土地國有制,或以爲是奴隸制度下的農村公社制,或以爲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領主制,或以爲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農村公社制.但在承認井田組織內部具有公有向私有過渡的特徵,其存在是以土地一定程度上的公有作爲前提這一點上則認識基本一致.
春秋時期,周天子對土地的控制力已幾乎完全喪失.諸侯們對他們封國內的土地理所當然地認爲是屬於他們的.對於人民的占有權也是這樣.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士之濱,莫非王臣」這一原則已經過時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則是「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這一原則的改變,是土地國有制破壞的標誌.從此,天子不能控制「天下」的土地,諸侯也不能控封國內的土地,貴族們也無力經營管理他們所分到的井田.有權有勢的人,強占田地爲己有,不少農奴逃跑,到邊遠地區開荒耕種.
井田制是什麼時候瓦解的呢?(春秋時期)
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直接因素是什麼?(私田的開墾)
井田制瓦解的標誌是什麼?(《左傳》記載: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正式廢除井田制,承認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徵稅.公元前594年魯國的初稅畝,無論公田、私田都要按畝納稅,這標誌著井田制瓦解.在井田制上打開了一個缺口.缺口接二連三地被打開,井田制的瓦解崩塌就是必然的趨勢了.)
井田制瓦解引來了什麼變化?三大變化:土地所有制關係的變化(國有變私有);階級關係的變化(奴隸主變地主,奴隸變佃農);方式的變化(由交納貢賦到交納地租)
土地的個人私有制發展使新興地主的經濟勢力越來越大,他們要求發展封建經濟,建立地主階級統治,開展變法運動.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爲田開阡陌封疆」,推行土地個人私有制,從法律上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至此,井田制徹底瓦解.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產生與發展
從戰國開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地主和農民的剝削關係成爲一種主要的社會關係.
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展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屯田制和均田制.
屯田制是國家強制農民或士兵耕種國有土地,徵收一定數額田租.淵源於西漢,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西漢前元十一年(前169),漢文帝以罪人、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漢武帝調發大批戍卒屯田西域.東漢末年,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糧食短缺,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曹魏推行屯田制度,軍屯以士兵屯日,60人爲1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曹魏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爲曹操統一北方創造了物質條件.曹魏後期,由於屯田剝削量日益加重,引起了屯田民的逃亡和反抗.屯田土地又不斷被門閥豪族所侵占,於是屯田制逐漸破壞了.
中國自北魏到唐前期實行均田制度.
從北魏太和九年(485)政府頒布均田令開始實施,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廢弛,前後約300年.
北魏頒布的均田令,規定:除規定了土地的最高限額,還將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農民要交納一定數量的租稅,還要服徭役和兵役.
北魏的均田制對所授的桑田和麻田均有明確規定,讓學生結合【學思之窗】的內容思考教材上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均田制下分的是國家掌握的土地,這樣做目的也是爲了保證國家掌握一定數量的土地.關於均田制的性質,主要有兩種說法:①均田制是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②均田制具有兩重性,既包括封建國家土地所有制,又包括土地私有制.
隋唐兩代都繼續實行均田制.唐代均田制,在隋代基礎上,明確取消奴婢、婦人及耕牛受田,土地買賣限制放寬,內容更爲詳備.
均田制的實行發揮了什麼作用?帶來了什麼後果?
均田制的實施,有利於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的穩定,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因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均田制的實施,和與之相聯繫的新的租調量較前有所減輕.均田制有利於依附農民擺脫豪強大族控制,轉變爲國家編戶,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農人數大大增多,保證賦役來源,從而增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但是均田制並不能完全阻止土地兼併.隨著土地兼併的嚴重與土地買賣的頻繁,均田制無法繼續推行而逐漸瓦解.隨著人口增多和貴族官僚地主合法、非法地把大量公田據爲己有,能夠授田的土地越來越少.到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土地授田實際上已不能實行.德宗建中元年實行兩稅法後,均田制終於廢弛.到唐後期與宋代,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進一步發展.
最後指出的是,在明末農民戰爭中,李自成起義軍鮮明地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鬥爭鋒芒直指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觸及了封建社會的根本問題.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發展到此說明了什麼問題?這也反映出封建統治已經日益不穩固,也說明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已經成爲農業生產發展的桎梏.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