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動物的嘴巴的外形特徵和特殊用途

題目:

常見動物的嘴巴的外形特徵和特殊用途

解答:

口器 :
kǒu qì
節肢動物口兩側的器官,有攝取食物及感覺等作用.
昆蟲口器由頭部後面的3對附肢和一部分頭部結構聯合組成,主要有攝食、感覺等功能.蜘蛛的口器包括兩對附肢(蜘蛛不是昆蟲,爲蛛形綱),昆蟲的口器包括上脣一個,大顎一對,小顎一對,舌、下脣各一個.上脣是口前頁,1塊(其內有突起,叫上舌).舌是上脣之後、下脣之前的一狹長突起,唾液腺一般開口於其後壁的基部.大顎、小顎、下脣屬於頭部後的3對附肢.
由於昆蟲的食性非常廣泛,口器變化也很多,一般有5種類型:
①咀嚼式口器,其營養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動物的固體組織爲食.如蜚蠊(即蟑螂)、蝗蟲;
②嚼吸式口器,此口器構造複雜.初大顎可用作咀嚼或塑蠟外,中舌、小顎外頁和下脣須合併構成複雜的食物管,藉以吸食花蜜.如蜜蜂;
③刺吸式口器,口器形成了針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動物體內的液汁.這種口器不能食固體食物,只能刺入組織中吸取汁液.如蚊、蝨、椿象等;
④舐吸式口器,其主要部分爲頭部和以下脣爲主構成的吻,吻端是下脣形成的僞氣管組成的脣瓣,用以收集物體表面的液汁;下脣包住了上脣和舌,上脣和舌構成食物道.舌中還有唾液管.如蠅;
⑤虹吸式口器,是以小顎的外葉左右合抱成長管狀的食物道,盤卷在頭部前下方,如鐘錶的發條一樣,用時伸長.如蛾、蝶等.
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類型均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來.
不同的口器是對不同食性的適應.
鳥喙,既鳥的嘴.鳥喙的形狀是鳥類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適應環境的一個典型例子.鳥類的喙主要用來獲取食物——捕食、叼住、撕咬以及從水中過濾食物,有時也用於攀登、修飾、爭鬥和築巢.每種鳥的捕食習慣都與它們喙的形狀和大小有著直接的關係.鳥喙的多樣化使得它們適合吃不同的生物,這樣多種不同的鳥就可以在同一個地域中生活.
很多鳥以穀物和種子爲食.這是因爲它們沒有牙齒,它們吞下去的沙石必須在消化道里分解掉.野生鸚鵡有一個堅硬並帶鈞狀的喙,以及一對強有力的爪子,所以它們可以撕開熱帶的果實,還能打開堅果殼.
一些鳴禽的喙呈錐狀,比鸚鵡的喙要軟,但它的底部能產生強大的壓力.它們可以用自己的喙打開種子和穀物,只吞掉其中「好吃的」部分.松雞也有一個短小的喙,它可以把喙伸進泥土裡,尋找蟲子、穀物和種子.
禿鷹的喙適於將動物屍體的肉撕咬下來.它們的喙和猛禽的一樣,都可以撕下動物的肉,再把肉撕成小塊咽下去.大藍鴛能用自己細長尖利的喙在池塘或沼澤地里啄到魚和青蛙.翠鳥用喙來捕食魚、蝦、螃蟹等小動物.鷸的喙長而尖,主要用來覓食蚯蚓.
常見的加拿大黑雁用喙過濾水,以找到一些小的食物,還用它來拔草.普通秋沙鴨的喙的邊緣是鋸齒狀的,就像牙齒一樣.這樣的喙可以讓秋沙鴨捉到光滑的魚.綠頭鴨的喙邊緣也有鋸齒,但是與秋沙鴨的不一樣,綠頭鴨的鋸齒狀喙是用來撕開水草的.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