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浙科版生物必修1,2,3,選修3課後習題答案
題目:
求:高中浙科版生物必修1,2,3,選修3課後習題答案
高中浙科版生物必修1,2,3,選修3課後習題答案
選擇題與判斷題部分要有,簡答題部分可無
請發答案時,所發答案與下題是否對應: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P17)一.1.下列物質中,屬於細胞生物膜重要成分的是()
解答:
必修一課後題參考答案:
1.1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爲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羣層次; (3)羣落層次.
1.2 1.B.
自我檢測:1.×.2.×.3.√.
選擇題1.C.2.D.3.B.
畫概念圖3個問號分別表示的連接詞是:不具有、具有、具有.
2.1 1.(1)√;(2)×.3.B.
2.2 1.(1)√;(2)√.2.A. 3.B.
2.3 1.(1)√;(2)√;(3)√.2.C.3.C.
2.4 1.(1)√;(2)√.2.C. 3.C. 4.C. 5.C.
2.51.C. 2.A. 3.D.
自我檢測:判斷題1.√. 2.×. 3.×. 4.√. 5.×. 6.×.
選擇題1.A. 2.B. 3.D. 4.A.
畫概念圖
二、知識遷移
自由水,結合水,自由水.
3.1 1.C. 2.A. 3.C.
3.2 1.圖1中,注字的「內質網」應是「高爾基體」,「高爾基體」應是「內質網」.染色質的注字指示線位置有誤.中心體還應包括指示線下方的中心粒.圖2中,注字的「核仁」應是「葉綠體」,「葉綠體」應是「線粒體」,「核糖體」應是「中心體」.
2.C. 3.B. 4.C.
3.3 1.(1)√;(2)×.2.C. 3.C.
自我檢測
判斷題1.×. 2.×.選擇題 C.
連線題
二、知識遷移
提示:與溶酶體的作用有關.細胞死亡後,溶酶體膜破裂,各種水解酶釋放出來,分解細胞中的蛋白質等物質,這時的畜、禽肉烹飪後更鮮嫩.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三、技能應用
調暗視野有兩種方法:一是轉動反光鏡使進光量減少;二是選擇小的光圈,減少進光量.
4.1 1.√. 2.√. 3.×.
4.2 1.提示:細胞膜太薄了,光學顯微鏡下看不見,而19世紀時還沒有電子顯微鏡,學者們只好從細胞膜的生理功能入手進行探究.
2.脂質和蛋白質.
3.提示:這兩種結構模型都認爲,組成細胞膜的主要物質是脂質和蛋白質,這是它們的相同點.不同點是:(1)流動鑲嵌模型提出蛋白質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有些橫跨整個脂雙層,有些部分或全部嵌入脂雙層,有些則鑲嵌在脂雙層的內外兩側表面;而三層結構模型認爲蛋白質均勻分布在脂雙層的兩側.(2)流動鑲嵌模型強調組成膜的分子是運動的;而三層結構模型認爲生物膜是靜態結構.
4.D.
4.3 1.D. 2.A.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1.×. 2.×. 3.×. 4.×. 5.×.
選擇題1.D. 2.C.
畫概念圖
5.1 (五)第一小節練習
基礎題
1.巴斯德:發酵與活細胞有關,發酵是整個細胞而不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發酵的是細胞中的某些物質,但是這些物質只有在酵母細胞死亡並裂解後才能發揮作用.
畢希納:酵母細胞中的某些物質能夠在酵母細胞破碎後繼續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細胞中一樣.
薩姆納:酶是蛋白質.
2.提示:(1)細胞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成千上萬種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需要高效率地進行,酶的催化效率比無機催化劑高得多.(2)細胞內的化學反應需要在常溫、常壓、酸鹼度適中等溫和條件下進行,無機催化劑常常需要輔助以高溫、高壓、強酸、強鹼等劇烈條件才能有較高的催化效率.
3.D.
第二小節練習1.B. 2.B.
3.提示:這個模型中A代表某類酶,B代表反應底物,C和D代表反應產物.這個模型的含義是:酶A與底物B專一性結合,催化反應的發生,產生了產物C和D.這個模型揭示了酶的專一性.
拓展題
1.(1)A點:隨著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反應速率加快.B點:反應速率在此時達到最高.C點:反應速率不再隨反應底物濃度的增加而升高,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2)如果A點時溫度升高10 ℃,曲線上升的幅度變小.因爲圖中原曲線表示在最適溫度下催化速率隨底物濃度的變化.溫度高於或低於最適溫度,反應速率都會變慢.
(3)該曲線表明,B點的反應底物的濃度足夠大,是酶的數量限制了反應速率的提高,這時加入少量的酶,會使反應速率加快(圖略).
5.2 1.B.
5.3 1.C. 2.B.
3.提示: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第一個階段完全相同:都不需要氧;都與線粒體無關.聯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細胞的結構,可以作出這樣的推測:在生物進化史上先出現無氧呼吸而後才出現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發展變化而形成的.先出現原核細胞而後出現真核細胞,即真核細胞是由原核細胞進化而來的.
4.不能.因爲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也能形成ATP.
5.4第一小節1.(1)×;(2)√.2.B.3.結論是:葉綠體主要吸收紅光和藍光用於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第二小節練習1.(1)√;(2)×.2.B. 3.D. 4.C. 5.D. 6.B.
7.光合作用中光反應階段的能量來源是光能,暗反應階段的能量來源是ATP.
8.白天若突然中斷二氧化碳的供應,葉綠體內首先積累起來的物質是五碳化合物.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1.√. 2.×. 3.√.
選擇題1.D. 2.D.
畫概念圖
6.1 1.C. 2.A. 3.D. 4.C,E. 5.B.
6.2 1.數目增多,染色體數目,穩定性差異.2.C.
6.3 1.(1)×;(2)√;(3)×.2.C.
6.4 1.(1)√;(2)√.
2.癌細胞的特點:細胞增殖失控,能夠無限增殖;細胞的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
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1.×. 2.√.
選擇題1.C. 2.D. 3.A. 4.A. 5.C. 6.A.
二、技能應用1.提示:(1)2~21.3;(2)21.3~40.6.
2.細胞周期:19.3 h;間期:17.3 h;分裂期:2 h.
三、思維拓展
提示:用哺乳動物小鼠進行胚細胞培養和成體細胞核移植實驗.
實驗設計和預期實驗結果如下,從而證明動物細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受到限制,但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步驟1:分離小鼠8細胞胚胎的一個細胞,培養到胚泡時期,移植到代孕母體子宮中,結果發育成小鼠;
步驟2:分離囊胚期細胞,移植到代孕母體子宮中,結果不能發育成小鼠;
步驟3:分離囊胚期細胞,將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可發育成小鼠;
步驟4:分離小鼠腸上皮細胞,將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可發育成小鼠.
必修2
第四章
4.1 1.TGCCTAGAA;UGCCUAGAA;3;3;半胱氨酸、亮氨酸和穀氨酸.2.C.
拓展題
1.提示:可以將變化後的密碼子分別寫出,然後查密碼子表,看看變化了的密碼子分別對應哪種胺基酸.這個實例說明密碼的簡併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於鹼基的改變而導致的遺傳信息的改變.
2.提示:因爲幾個密碼子可能編碼同一種胺基酸,有些鹼基序列並不編碼胺基酸,如終止密碼等,所以只能根據鹼基序列寫出確定的胺基酸序列,而不能根據胺基酸序列寫出確定的鹼基序列.遺傳信息的傳遞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損失的.
4.2(五)技能訓練
1.提示:翅的發育需要經過酶催化的反應,而酶是在基因指導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條件的影響.
2.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而性狀的形成同時還受到環境的影響.
(六)練習1.A.2.(1)×;(2)×;(3)√.
拓展題
1.紅眼基因正常是形成紅眼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紅眼基因正常,並且其他涉及紅眼形成的基因也正常時,果蠅的紅眼才能形成;如果紅眼基因不正常,即使所有其他涉及紅眼形成的基因都正常,果蠅的紅眼也不能形成.
第四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填表題
DNA雙鏈\x09 1\x09 C\x09 G\x09 T
\x09 2\x09 G\x09 C\x09 A
mRNA\x09 G\x09 C\x09 A
tRNA\x09 C\x09 G\x09 U
胺基酸\x09 丙氨酸(密碼子爲GCA)
選擇題
1.D.2.D.3.A.4.C.識圖作答題(1)氫鍵斷裂;解旋酶;能量.(2)ACUGAA;轉錄.(3)2.(4)鹼基互補配對.
畫概念圖
二、知識遷移
核糖體、tRNA和mRNA的結合都是蛋白質的合成所不可缺少的.抗生素通過干擾細菌核糖體的形成,或阻止tRNA與mRNA的結合,來干擾細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細菌的生長.因此,抗生素可用於治療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三、技能應用
1.提示:可以通過查閱密碼子表,寫出每個胺基酸可能對應的鹼基編碼.
2.這種方法只能推測出可能的鹼基序列,而不能寫出確定的鹼基序列.這種方法簡便、快捷,不需要實驗.
3.推測不能代替用測序儀進行的基因測序.因爲推測只能得出幾種可能的鹼基序列,而不能得到確定的鹼基序列.
四、思維拓展
1. C.
第五章
5.1 1.(1)√;(2)×;(3)×.2.C.3.B.4.A.
拓展題1.放療或化療的作用是通過一定量的輻射或化學藥劑干擾腫瘤細胞和癌細胞進行DNA分子的複製,使其產生基因突變,從而抑制其分裂的能力,或者殺死癌細胞.放療的射線或化療的藥劑,既對癌細胞有作用,也對正常的體細胞有作用,因此,放療或化療後病人的身體是非常虛弱的.
2.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患者對瘧疾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這說明,在易患瘧疾的地區,鐮刀型細胞的突變具有有利於當地人生存的一方面.雖然這個突變體的純合體對生存不利,但其雜合體卻有利於當地人的生存.
5.2 1.(1)×;(2)×. 2.B.
3.填表
\x09體細胞
中的染
色體數\x09配子
中的染
色體數\x09體細胞
中的染
色體組數\x09配子中
的染色
體組數\x09屬於幾
倍體生物
豌豆\x0914\x097\x092\x091\x09二倍體
普通小麥\x0942\x0921\x096\x093\x09六倍體
小黑麥\x0956\x0928\x098\x094\x09八倍體
拓展題
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絲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處理有利於抑制細胞有絲分裂時形成紡錘體,從而形成四倍體西瓜植株.
2.雜交可以獲得三倍體植株.多倍體產生的途徑爲: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3.三倍體植株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因此,不能形成種子.但並不是絕對一顆種子都沒有,其原因是在進行減數分裂時,有可能形成正常的卵細胞.
4.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方法一,進行無性繁殖.將三倍體西瓜植株進行組織培養獲取大量的組培苗,再進行移栽.方法二,利用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處理二倍體未受粉的雌蕊,以促進子房發育成無種子的果實,在此過程中要進行套袋處理,以避免受粉.
5.3 1.(1)×;(2)×;(3)×.
2.列表總結遺傳病的類型和實例.
人類遺傳病的類型\x09定 義\x09實 例
單基因
遺傳病\x09顯性遺傳病\x09由顯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x09多指、並指等
\x09隱性遺傳病\x09由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x09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多基因遺傳病\x09受兩對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x09原發性高血壓等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x09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遺傳病\x0921三體綜合徵等
拓展題
提示:該女性不一定攜帶白化病基因;她未出生的孩子可能患白化病.
由該女性的弟弟是白化病的事實可知其弟弟的基因型爲aa,因而推測其父母的基因型爲Aa,則該女性的基因型有兩種可能:AA和Aa,AA的概率爲1/3,Aa的概率爲2/3.該女性攜帶白化病基因的概率爲2/3,根據她丈夫攜帶白化病基因的情況,其後代攜帶白化病基因和患白化病的可能性分爲三種可能:(1)丈夫不含有白化病基因;(2)丈夫含有一個白化病基因;(3)丈夫是白化病患者.遺傳諮詢師需要根據該女性的丈夫是否是白化病患者,或者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來作出判斷,提供遺傳諮詢.
第五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1.×.2.√.3.×.4.×.5.×.6.√.
選擇題
B.識圖作答題1.雌;含有兩條х染色體.2.4;2.
畫概念圖
四、思維拓展
1.酶①或酶⑤ .2.酶③ .
3.提示: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白化病等遺傳病是由某些缺陷基因引起的,這些基因的產物可能是參與代謝途徑的重要的酶.基因可以通過控制酶的合成調控生物體內物質的代謝途徑,從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第六章
6.1(四)練習基礎題1.B.2.B.3.基因突變;X射線;紫外線;雷射.
拓展題
提示:可採用雜交育種的方法,遺傳圖解可參考教科書插圖61繪製.優點是育種的目的性較強,能夠獲得具有優良性狀、淘汰不良性狀的品種.缺點是育種周期長,過程繁瑣.
第六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連線題1─B,2─C,3─E,4─D,5─F,6─A.
判斷題1.×.2.√.3.√.4.√.
第七章
7.1 1.B.
2.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以做如下解釋:細菌在繁殖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可遺傳的變異,其中就有抗藥性強的變異.在未使用抗生素時,抗藥性強的變異不是有利變異,這樣的個體在生存鬥爭中不占優勢;使用抗生素以後,抗藥性弱的個體大量死亡,抗藥性強的個體有機會產生更多的後代,一段時間以後,抗生素的殺菌效果就會下降.這一解釋未能深入到基因水平,沒有說明基因突變在進化中的作用.
拓展題
1.提示:在自然界,物種的絕滅速率本來是很緩慢的,人類活動大大加快了物種絕滅的速率.現在的許多瀕危物種之所以瀕危,很大程度上是人爲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來說,人類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是在彌補自己對自然界的過失,不能說是干擾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選擇.當然,如果某一物種的瀕危純粹是由於這種生物適應能力的低下,或者源於自然災害,則當別論.
2.提示: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不可能完全隔絕,人也不可能離開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類的進化不可能完全擺脫自然界的影響.但是,人類畢竟早已遠離風餐露宿、「與狼共舞」的時代,工農業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嬰幼兒死亡率顯著下降,平均壽命顯著延長,來自自然界的選擇壓力在變小,來自人類社會內部的選擇因素在增加.
這兩題的目的是活躍思維,不一定求得統一答案,只要學生說出的支持或反對的理由合理即可.
7.2四、答案和提示
(一) 問題探討
提示:學生可以按如下思路展開想像:一個基因所控制的性狀,對個體生存和繁殖後代的貢獻越大,擁有該基因的個體就可能越多.
(二)思考與討論一
1.(1)A配子占60%,a配子占40%.
(2)子代基因型頻率:AA占36%;Aa占48%;aa占16%.
(3)子代種羣的基因頻率:A占60%;a占40%.
(4)
親代基因型的頻率\x09AA(30%)\x09Aa(60%)\x09aa(10%)
配子的比率\x09A(30%)\x09A(30%)\x09a(30%)\x09a(10%)
子代基因型頻率\x09AA(36%)\x09Aa(48%)\x09aa(16%)
子代基因頻率\x09A(60%)\x09a(40%)
種羣的基因頻率會同子一代一樣.
2.對自然界的種羣來說,這五個條件不可能同時都成立.例如,翅色與環境色彩較一致的,被天敵發現的機會就少些.
3.突變產生新的基因會使種羣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基因A2的頻率是增加還是減少,要看這一突變對生物體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三)探究
1.樹幹變黑會影響樺尺蠖種羣中淺色個體的出生率,這是因爲許多淺色個體可能在沒有交配、產卵前就已被天敵捕食.
2.是表現型.比如,天敵看到的是樺尺蠖的體色而不是控制體色的基因.
(四)資料分析
1.由於這兩個種羣的個體數量都不夠多,基因頻率可能是不一樣的.
2.不一樣.因爲突變是隨機發生的.
3.不同島嶼的地形和植被條件不一樣,因此環境的作用會有差別,導致種羣基因頻率朝不同的方向改變.
4.不會.因爲個體間有基因的交流.
(五)旁欄思考題
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長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現促進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爲苔蘚植物的生長創造條件.
(六)技能訓練
1.假說甲: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起源於同一種灰色魚.假說乙:湖Ⅰ中原來只有紅褐色魚,湖Ⅱ中原來只有金黃色魚,發洪水時,這兩個湖中的魚發生混雜在一起.
2.假說甲沒有考慮到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也沒有考慮洪水的作用.
3.這一證據支持假說乙.
4.如果紅褐色魚和金黃色魚不能雜交,或雜交後不能產生可育後代,說明它們不是一個物種.
(七)思考與討論二
1.最早出現的生物是厭氧的單細胞生物,它們生活在海洋中.
2.多細胞生物大約是在寒武紀出現的,它們生活在海洋中.
3.最早登陸的生物是植物,否則動物登陸後就會餓死.
4.當時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5.恐龍是在中生代後期絕滅的.物種絕滅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複雜的.恐龍的絕滅有利於哺乳動物的繁盛.
(八)第一小節練習
基礎題
1.C.2.C.3.C.
4.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如果沒有突變,就不可能產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組也就沒有意義,生物就不可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也就不可能進化.
拓展題
1.提示:如選擇育種和雜交育種.
2.提示:如果氣候等其他條件也合適,並且這個種羣具有一定的繁殖能力,該種羣的個體數會迅速增加.否則,也可能仍然處於瀕危狀態甚至絕滅.
(九)第二小節練習
基礎題 1.(1)√;(2)√;(3)√.
2.生活在峽谷北側的種羣發生了突變,由於突變的隨機性,同樣的突變沒有發生在峽谷南側的種羣中.由於這兩個種羣被河流隔開,彼此沒有交配的機會,也就是沒有基因的交流,所以兩個種羣發生明顯的分化,有可能演變成兩個物種.
拓展題
提示:雄虎和雌獅雜交生出的後代是虎獅獸,雄獅和雌虎雜交生出的後代是獅虎獸.目前還沒有虎獅獸和獅虎獸交配並生出可育後代的證據.
對人們讓虎和獅雜交生出更具觀賞價值後代的做法,學生可自由發表看法.
補充資料:1981年,世界首例獅虎獸誕生於法國,2001年病死.2002年8月22日,我國首例虎獅獸在南京紅山動物園降生,僅7 d就夭折了.2002年9月2日,在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動物樂園降生了3隻虎獅獸,僅1隻成活.2003年3月27日,在湖南長沙世界之窗降生了1隻虎獅獸.國內還有從國外引進獅虎獸進行飼養、供遊人觀賞的事例.對於讓虎和獅雜交的做法,有專家認爲這在科學研究上價值不大,但是在商業上具有一定價值.有專家認爲,對待野生珍稀動物,人類最應當做的是進行保護,讓它們自然繁殖,而不是人爲改變其自然繁殖體系.
(十)第三小節練習
基礎題
1.(1)√;(2)×;(3)×.2.C.
3.有性生殖的出現,使基因重組得以實現,增加了生物變異的多樣性,因而使生物進化的速度明顯加快.
拓展題
1.提示:假如那樣,生物界紛繁複雜的現象就很難用統一的觀點和理論來解釋,作爲生物學基本觀點之一的進化觀點將難以建立,生物學就不可能形成現在這樣一個科學的框架體系,學習生物學將缺少基本觀點和方法的指導和統領.
2.提示:生態指的是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進化指的是生物界的歷史演變;如果把進化看做由各種生物表演的一部歷史劇,那麼,上演這部歷史劇的舞台就是生物與環境之間複雜的相互關係.物種進化的表演受舞台背景的制約,舞台背景也要與上演的內容相協調.
第七章自我檢測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檢測
判斷題
1.×.2.×.3.×.4.√.選擇題1.A.2.C.
畫概念圖
二、知識遷移
1.這兩個種羣屬於同一個物種,因爲未出現生殖隔離.
2.參見第1節對細菌抗藥性的解釋.
三、技能應用
提示:中間體色可能與環境色彩較接近,這樣的個體不容易被捕食者發現,生存並繁殖後代的機會較多,相應的基因型頻率較高.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導致中間體色個體較多.
四、思維拓展
1.不一定.進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物種,有些是靠開闢環境中新的生存位置來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來的物種適應能力更強.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陸後,形成許多新物種,開闢了新的生存空間,但是不能說這些新物種比海洋藻類的適應能力強.
2.與同種或類似的野生種類相比,家養動物的變異往往更多,這與人類根據自身的需要,採取的雜交育種等措施有關.
3.提示:假如達爾文接受了孟德爾的理論,他可能會摒棄獲得性遺傳的觀點,對遺傳和變異的原因做出較爲科學的解釋.
必修三
1.1基礎題1.C. 2.B. 3.B.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淋巴和組織液.拓展題(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3)腎小管的重吸收.(4)皮膚.
1.2基礎題1.D. 2.C. 3.D.
自我檢測:1.(1)×;(2)√;(3)×;(4)√.2.(1)D;(2)D;(3)D.
2.1基礎題1.B.2.大腦、小腦和腦幹.拓展題1.b、c、d、e.
\x09抗利尿激
素分泌量\x09集合管對水
的通透性\x09重吸收
水量\x09排尿量
飲水多\x09少\x09降低\x09減少\x09增加
缺水\x09多\x09提高\x09增加\x09減少
2.2 1.CD 2.
2.3 1.(1)×;(2)√.
2.4 1.(1)×;(2)√;(3)×.2. D.
自我檢測:1.填空(1)下降,骨骼肌收縮.皮膚毛細血管收縮.下丘腦,腎上腺、胰島、甲狀腺等.(2)腦幹.(3)異物.(4)過敏;過敏原,灰塵.2.選擇(1) C(2) D
3.畫概念圖(1) a神經元b傳入神經元c傳出神經元d神經元;e效應器[知識遷移]1.D 2.D
3.1基礎題:可使植株接受比較均勻的陽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向光性生長而引起植株彎曲.
3.2 基礎題1.C. 2.B.拓展題1.提示:由於重力作用,生長素在下部的濃度高.對於植株的莖來說,這個濃度的生長素能促進生長,因而下面的生長較快,植株的莖就向上彎曲生長.同樣的生長素濃度,對於植株的根來說,卻會抑制生長,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長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彎曲生長.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間站中生長,植株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是橫向生長.
3.3 1.D,因爲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屬於植物生長調節劑.2.B更準確.A過於絕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是由基因控制的,環境變化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激素調節只是其中的一種調節方式.
自我檢測:1.D.2.B,C,D. 3.D.[知識遷移]B,因爲果肉細胞由子房壁、胎座等細胞發育而來,染色體數與體細胞一樣.
4.1 1.約386條.2.調查鼠的密度可用標誌重捕法,調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樣方法.3.B.
4.2 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間廣闊、氣候適宜、沒有天敵等優越條件下,種羣可能會呈「J」型增長.例如,澳大利亞昆蟲學家曾對果園中薊馬種羣進行過長達14年的研究,發現在環境條件較好的年份,種羣數量增長迅速,表現出季節性的「J」型增長.在有限的環境中,如果種羣的初始密度很低,種羣數量可能會出現迅速增長.隨著種羣密度的增加,種內競爭就會加劇,因此,種羣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止增長,這就是「S」型增長.例如,柵列藻、小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種羣增長,常常具有「S」型增長的特點.
2.提示:(1)以年份爲橫坐標,種羣數量爲縱坐標,根據表中數字畫曲線.(2)食物充足,沒有天敵,氣候適宜等.(3)作爲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導致食物匱乏;自然災害等.
4.3 1.B.2.提示:屏障撤掉後,很可能出現以下情況:由於種羣A捕食種羣B,種羣B的數量減少,而種羣A的數量增加.但隨著種羣B的數量減少,種羣A因食物來源減少而出現數量減少,種羣B的數量又會出現一定的增加.這樣,假設水族箱中資源和其他條件較穩定,種羣A和種羣B將出現此消彼長的相對穩定情況.
4.4 1.(1)×;(2)√.2. D. 3.C.
自我檢測:一、概念檢測1.(1)×;(2)×;(3)√;(4)√;(5)×.2.(1)D;(2)D;(3)C.二、知識遷移提示:1.(1)從圖中可知,鴿的種羣密度較小易受鷹的攻擊,種羣密度較大則鷹的攻擊成功率就較低.(2)起初出現數量增加,以後可能趨於穩定.
2.這是羣落演替的結果.因爲柳樹較高大,占據更多的空間和陽光.與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長的優勢,所以柳樹能迅速繁殖起來,而草莓得不到生長所需的陽光,難以成片生長.
5.1 1.(1)陽光;(2)10~15 m;(3)消費者、分解者.2.B.3.C.
5.2 1.A.2.D.3.B.
5.3 1.(1)√;(2)╳.2.A.3.B.4.提示:是.因爲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無機環境的總和,通過物質循環構成一個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系統
5.4屬於物理信息的是(1、2、3、4、6、7、9、10、11);屬於化學信息的爲(5、8);屬於行爲信息的有(12).
5.5 1.(1)√;(2)×;(3)√.2.自我調節能力最強的兩個生態系統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態系統有(6、7、9、11);陸地生態系統中抵抗力穩定性較強的是(1、2),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態系統在遭到較嚴重的破壞後,恢復較快的是(4、9),恢復較慢的是(8).
自我檢測:1.(1)×;(2)√;(3)√;(4)×;(5)√.2.(1)B;(2)C.
二、知識遷移2.提示:(1)藻類數量減少;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隨有機物被細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機物分解後形成的大量的NH+4等無機鹽離子,有利於藻類的大量繁殖.(3)藻類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有機物減少,需氧型細菌數量下降,因而對溶解氧的消耗量減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遭到破壞.
6.1 1.D.
6.2 1.潛在價值──某種不知名的昆蟲.間接價值──每個物種都維繫著它們所在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直接價值──蘆葦是一種重要的造紙原料;蟬蛻是一種動物性藥物;魯班通過觀察某種葉片的葉緣得到啓示,研製出了木工用的鋸;海洋和森林等生態系統能陶冶情操、激發創作的靈感.
自我檢測: 1.(1)×;(2)√.2.(1)A ;(2)B.
再問: 你的答案是不是弄錯了,,,不是我要的。。。 是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生物學》,,思考與練習的答案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