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破壞大自然爲自己帶來的嚴重後果有什麼
題目:
人類破壞大自然爲自己帶來的嚴重後果有什麼
解答:
簡單來說:破壞生態平衡
宏觀來說: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爲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爲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上述定義表明:
(1)自然生態系統經過由簡單到複雜的長期演替,最後形成相對穩定狀態,發展至此,其物種在種類和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即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較長時間保持平衡狀態.此時,系統中的有機體將所有有效的空間都填滿,環境資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熱帶雨林就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羣落,其垂直分層現象明顯,結構複雜,單位面積里的物種多,各自占據著有利的環境條件,彼此協調地生活在一起,其生產力也高;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內部調節能力(「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條);
(3)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在生物進化和羣落演替過程中就包含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人類應從自然界中受到啓示,不要消極地看待生態平衡,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維護適合人類需要的生態平衡(如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舊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綠洲),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天地人的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是當今的熱門話題,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大、泛、而深的課題,要想簡明地揭示它們的關係,只得藉助於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學說……
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從上世紀70年代才廣泛傳播開來,傳播和被人接受的速度是驚人的.那誘人的「生態平衡」被學者們研討著,官員們宣傳著,演員們呼喊著.生態平衡之所以誘人,那是因爲人們企盼的生態系統穩定狀態是美好的.儘管人們覺得它有點抽象莫測,可它又是親切具體的.熟知生態平衡要先知生態系統.可生態系統從被西方學者提出至今,權威人士的定義有十餘個,有的幾百個字,有的幾十個字,但無公認統一的文字表達.取其共同的實質,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與無機環境系統的特定結合.生命指植物、動物、微生物各生命類羣,包括人類;無機環境指自然界的無生命成分;特定結合指不同地域創造出的多樣的生物類羣——即不同生態系統.陸地上各生物類羣形成各自的生態系統,它們總稱爲陸地生態系統;同樣海洋生物類羣形成了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就構成了整個生命世界——生物圈.生物圈一般至陸地之上百米高空,水面之下百米深層,這就是人的家園.所以人早知崇拜天地,知道人以食爲天,求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人是依賴於自然,從屬於自然的.
人在生物圈中處於什麼位置呢?天地無機環境爲誰效用呢?爲草原、森林、莊稼——綠色世界.各類動物依賴誰而存活呢?直接間接都依賴於綠色植物.萬尊的人靠什麼活著呢?以吃來說,取之動物或植物,或二者兼取之;以喝來說,取之天上地下的水;生命必須的氧取之於大氣.食、水、氣缺一不可的生命要素都來自於天地無機界.生態學家把生態系統中的生命又分爲三類,且冠以公正的名稱:(一)植物——生產者;(二)動物——消費者;(三)微生物——分解者.比較三類生命類羣誰最有本領呢?無疑是生產者,因爲它養活了自己和後二者.人在哪裡呢?在動物之中了.按生態食物鏈排序:先是食草動物,後是一級食肉動物;二級食肉動物……人排在何位呢?人是食草(糧)又食肉的多食性「高級」(依賴性最大的)消費者.所以,生態學家早已結論: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就沒有人類.
尊貴的人不要不服氣,這並不否定人有靈巧的手和發達的大腦,只是說人的存在依賴於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和環境,從而要求人尊重大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
歷史證明,由於人類的盲目自大,破壞了生態平衡,屢屢招來毀滅人類自己的生態災難.破壞生態平衡的誘因歸結爲三類: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亞斯文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溼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爲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槓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爲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爲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中國是一個生態災難多發的國家,中國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態災難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氣候變壞、洪水泛濫、庫壩被淤等.近年來,我國水域汙染增多:網眼小了,魚蝦少了.科學家們預言:「生態危機將成爲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危機.」這就告訴人們,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口壓力的加大,人類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