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四年級要注意什麼啊?

題目:

孩子上小學四年級要注意什麼啊?

解答:

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特點及對策
摘要:本文從學習、心理、交往三方面對三、四年級學生特點做了分析,並就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對策.
三、四年級在小學階段是過渡年級,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級的起始年級,同時,三、四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三、四年級又是一個不穩定的階段,這時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既沒有低年級孩子天真,也不如高年級孩子懂事,如果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孩子的發展危機.
三、四年級的學生有什麼特點,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些?
一、三、四年級學生特點
每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事業有成之際,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壯成長,才感到快慰.小學六年一般可分爲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爲低段;三、四年級爲中段;五、六年級爲高段.三年級在小學階段是過渡年級,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級的起始年級,語文、數學等各門學科有了許多新的要求.同時,三、四年級是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小學三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作爲家長與老師都要掌握孩子一切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三、四年級又是一個不穩定的階段,這時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既沒有低年級孩子天真,也不如高年級孩子懂事,如果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孩子的發展危機.那麼三、四年級的孩子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一)學習方面
1、學業成績的分化
一、二年級時,孩子們一般都能考90分以上,沒有太大差別,可孩子上三年級以後,成績就會開始出現較大的差距.這種現象叫學業成績的分化.
2、學習能力的分化
一 二年級內容簡單,而且動手實踐的內容也很少,學生學習很輕鬆,所以看不出孩子學習能力的差距,而三年級內容明顯加深,學生就會出現學習能力的分化.

我經常跟學生說的就是"一,二年級考100分,不稀奇,如果三年級考100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生.
(二)心理方面
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的分化
三年級的小學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在接受別人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還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於成績不良或某個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級同學的歧視,往往對自己評價過低,對自己失去信心.個性差別很大
2、紀律的分化
一、二年級的孩子比較聽話,在家不跟爸媽頂嘴,在校也聽老師的話,也比較守紀律,而到了三年級就開始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如撒謊、上課搗亂,逃課、泡網吧等.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紀律的分化.
3、情緒不穩定
三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陌生、嚴肅、衝突、恐怖、約束、遭受指責等情況下,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難以釋放心理的壓力,這樣就容易使他們的心情變壞.他們喜歡與夥伴共同遊戲、學習,但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激動、衝動,常爲一點小事面紅耳赤,而且情緒變化極大,並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壞大多數從臉上一望便知.
4、自控力不強
從三年級開始,學生進入少年期,此時會出現一種強烈要求獨立和擺脫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們的性格特徵中也會表現出明顯的獨立性.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外部控制的依賴性逐漸減少,但是內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發展起來,還不能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爲.
(三)交往方面
1、和同伴的交往
三年級的學生與同伴的友誼進入了一個雙向幫助階段、但是還不能共患難.他們對友誼的認識有了提高,但還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他們的擇友標準也在發生著變化,往往把學習的好壞當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標誌.
2、與家長的關係
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在外面見到什麼事或者自己做了什麼事回家都要講給大人聽,大人不聽還不高興,但是到了三年級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一部分學生不願意把在外面發生的事講述給家長,有時自己經歷的事也不告訴家長,顯示出獨立的個性.並且此時父母對他們的要求也從「聽話」標準上升到「學習好,能力強」的標準,而對他們的照料和關注則比以前要減少許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間的溝通通常被忽視,矛盾與代溝開始出現.
二、原因及對策
(一)原因一:家長和老師放鬆了要求
孩子上一、二年級時,家長跟得比較緊,對孩子各方面的管理都比較嚴格.可孩子到了三年級後,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已經適應了學校生活,便不再像此前那樣操心了.這也是還是到了3年級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策:重視起來,更加重視
這一時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關切的眼神、真誠的鼓勵和熱情地幫助,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引導,孩子就會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而且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績的話,小學階段以後幾年的學習會變得更加順利.相反,如果三年級成績滑下去了,那基礎肯定不會紮實,以後的學習也會越來越困難.所以,如果現在孩子的成績偶爾下滑是正常的,關鍵在於我們家長要正確幫助他們順利學好這一年.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建議各位家長:多花些時間陪孩子,多做一些溝通和交流.心理學家對幾千例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與父母在一起時間多的孩子,在學業成績、能力素質和品德發展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明顯優於與父母在一起時間少的孩子.並且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別怕夸孩子他會驕傲,如果他沒達到第一怎麼會驕傲呢,他只會不斷進步.我們一定要記住: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用拇指別用食指.當然,表揚、鼓勵也要注意方式,應該多精神的、少物質的,儘量不要用錢去賄賂孩子.當孩子學習馬虎時,我們要及時督促,嚴格教育,更不能聽之任之,過於遷就,溺愛孩子.
(二)原因二:—些孩子思想鬆懈,對自己放鬆要求
低年級孩子剛上小學,對學校有新鮮感,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係剛建立不久,大都想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而高年級的孩子面臨小學畢業關口,這對他們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不敢輕易放鬆.唯獨三、四年級的學生,熟悉了學校生活,又無畢業的壓力,一些學生就容易得過且過,在不知不覺中落到了其他同學的後面.
對策:老師家長要告訴學生中年級段的重要性,使之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低年級孩子的學習重點在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能否按時上學、自己整理書包、上課聽講、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愛看書……中年級孩子的學習重點在學習知識的積累.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到了中年級後,學習重點就放在學習知識的積累方面了.我們就拿語文來說吧,三年級作文剛起步,很多孩子都是在作文面前打了退堂鼓.首先我要說,作文寫得好不好,與方法指導的關係很小,也就是說,你不必把孩子送去上作文班!作文寫得好,得有豐富的語言積累.積累從何而來,看書唄!小學生最能得益的幾類書:少年版的經典名著、史書、知識類書.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三)原因三:孩子的基礎打得不紮實
雖說孩子們在一、二年級的成績都差不多,但有的孩子基礎比較紮實,有的孩子基礎比較薄弱.由於一、二年級的內容比較簡單,所以也就表現不出明顯的差別,可上了中年級後,基礎不紮實的孩子學習起來就會感到比較吃力,成績自然也就會有比較明顯的下降.
對策: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考慮針對孩子的簿弱環節補課,防止孩子越拉越遠,最後沒有辦法跟上其他同學了.
(四)原因四:內容趨向複雜化
剛入學的孩子,看什麼事務都比較表面、直觀、膚淺,還不知道剛什麼叫動腦筋,怎樣動腦筋.教孩子學會動腦筋,正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目的之一.但是,並不是認真看書、寫作業,就等於會動腦筋.一、二年級的學習記憶、模仿性內容較多,孩子憑機械記憶,照搬照抄,也能得到好分數.但是,從3年級開始,即使在那些要求記憶、模仿的學習內容里,也蘊含了大量需要孩子開動腦筋的因素.如果孩子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還是採用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那麼到了中高年級,隨著這些因素所占比例的增加,以及學習內容的加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可能會每況愈下了.
(五)原因五:行爲的獨立性增強
在低年級孩子的心目中,教師和家長往往具有絕對的權威,孩子會無條件地信賴他們.從三年級開始,他們不再像一、二年級的孩子那樣依附父母和老師,不願別人打擾自己的學習,干預自己的活動.一部分孩子由於任性,加上時間觀念不強,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但又不願意接受教師和家長的善意幫助,因而出現學習成績下降.從孩子的交往情況看,三、四年級孩子的結交範圍擴大了,喜歡交朋友,但由於孩子還無法正確、全面地評判他人的優缺點,所以在交朋友的過程中缺乏分辨是非好壞的判斷力,有的孩子可能會在他人的不良影響下出現各種問題行爲,如逃學、泡網吧等.

對策:
1、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愛孩子,這是連母雞都能做到的事情」關鍵是怎麼做才是真正的愛孩子.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學習一些家教知識和技巧,這樣教育孩子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對症下藥,孩子也才會心服口服的接受,你在孩子心目中也才有威信.孩子就會聽你的.有什麼問題或者話才願意給你說說.高爾基說,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善於教育他們,這需要有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家庭教育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教育學,它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倫理學等等.對於家長來說,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爲教育專家,但需要家長們能了解孩子成長發育中的規律,否則往往會做出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
家長可以看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或雜誌,如《成功家教啓示錄》、《失敗家教警示錄》、《家教周報》、《爲了孩子》、《家教》等刊物既是家長們的良師益友,也是溝通家長與孩子心靈的橋樑,家長通過它可借鑑家庭教育方法和經驗,是學習家教知識的捷徑.
此外家長們應積極參加家長學校的活動,聽聽講座,與同齡孩子的家長交流切磋教子經驗,這對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很有益處.
2、努力提高文化水平
常言道:師者,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對家長不可能用正規教師所具備的專業水平要求,因爲家長的生活經歷不同,所具備的文化水平不盡相同,甚至相差甚遠,強求家長們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恐怕是很不現實的.但是在當今時代,文化科技日益發達,知識不斷更新,即使高學歷的人,如不繼續學習,也會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的,知識也存在老化問題.兒童求知慾相當強,他們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要求得到滿意的答覆,從而使自己的威信無形中在孩子心目中降低了.家長要善於學習,使自己成爲孩子求知的良師,不僅爲孩子做出了好樣子,也保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自已.家長的文化素質對孩子首先品質的教育也有重要的影響.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法盲常常伴隨著無知、伴隨著文盲.據一項對五千多名少年犯調查表明,母親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占82·9%,母親受過高等教育的只占4·5%.而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中,70%的學生來自於知識分子家庭中.
家長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錯,很難有改正的機會.過去有些人老大沒教育好,接受了教訓,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現在沒有這種機會了.孩子幼兒階段沒教育好,到小學階段再來補救的話,效果就差遠了.因爲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它的規律和特點.
上小學四年級語文課要注意
小學四年級四年級語文四年級青龍街小學小學語文學習語文教育 分類: 夕夕摘抄美文音樂
四年級學生是積累知識、心理成長的關鍵期,在學習上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四年級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關鍵期.
四年級是培養學習能力的關鍵期.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四年級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思維開始從模仿向半獨立和獨立轉變,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發散性在四年級尤其關鍵.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邏輯思維逐漸成爲一種重要思維形式,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小學四年級是這個飛躍過程的關鍵時期.
四年級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和培養的最後關鍵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永動機」,是學業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從習慣養成的特點來看,四年級是強化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如此.日本的一項調查表明,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學習習慣的得分並不增加,因此,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是在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在小學中低年級以前形成的學習習慣比較容易改變,而四年級以後,除非進行特殊的訓練,養成的學習習慣很難改變.四年級是養成良好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最後關鍵,因此,在此階段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會使你的學業取得成功.
二、課堂要樹立整體建構的意識.
在此階段要掌握學習的方法.這就是新課程提倡的「過程與方法」的問題.你一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知識就很容易掌握,不需要教師反覆的講解.從整體上了解全書的知識結構,在頭腦中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三、學習要注重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習慣不僅有利於你當前的學習,而且有助於你今後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要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要留心觀察事物、讀書有選擇、讀書做記號等習慣培養的同時,繼續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愛惜學習用品,培養良好的朗讀、背誦和課外閱讀的習慣,激發自己背誦的興趣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培養邊背誦邊想像,邊背誦邊思考的能力.做好默讀、查字典主動識字、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和的培養.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把良好習慣的培養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落實到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
四、課外開展大量閱讀
閱讀,可以令你增廣見聞,每天閱讀一篇文章已令你的學問增加不少.閱讀不但令你增廣見聞,還可以增加課外知識.課本里的知識是不足夠的,要靠自已去閱讀課外書才行,因此讀書足以博採.
總之,在四年級要注意:打好基礎、養成習慣、教給方法、大量閱讀.
關於作文,需要注意積累,並勤於練筆.作文積累包括生活積累、知識積累和方法積累.生活積累注意靠平時的觀察,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堅持寫日記.寫日記要跟閱讀相結合,把閱讀中積累的知識運用到日記中.日記不會寫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閱讀借鑑得到靈感,借鑑優秀文章的寫作方法.日記寫好了,三大積累都具備了.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