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 的答案

題目: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抗震智慧 的答案

解答:

中國古代建築的色彩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之一是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
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爲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同時增加美感,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的效果.以後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處繪製彩畫.
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風格.
北方的建築很善於運用色彩的對比與調和,往往具有鮮明活潑的特點.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可以經常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簷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朱紅色的門窗部分和藍綠色的簷下部分往往還加上金線和金點,藍綠之間也間以少數紅點,使得建築上的彩畫圖案顯得更加活潑,增強了裝飾效果.這種色彩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與北方的自然環境有關.因爲在平坦廣闊的華北平原地區,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單調的.在那樣的自然環境中,這種色彩就使建築物變得活潑,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宮、天壇等建築,紅色的門窗,藍綠色的房簷,再配以黃色、綠色或藍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劇舞台上的戲裝,華麗而生動.而它們的下面又往往襯以一層乃至好幾層雪白的漢白玉台基和欄杆,秋冬之際,在華北平原萬里無雲的蔚藍天空下,這樣的色彩效果顯得無比動人.同樣,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築的色彩一方面爲封建社會的建築等級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爲南方終年青綠、四季花開,爲了使建築的色彩與南方的自然環境相調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較淡雅,多用白牆、灰瓦和栗、墨綠等色的樑柱,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這種色調在比較炎熱的南方的夏天裡使人產生一種清涼感,不像強烈的顏色容易令人煩躁.
當然,我國古建築的色彩的運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格調外,隨著民族和地區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別.
15、閱讀本文,說說我國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築色彩的風格有什麼不同.(2分)
16、文章舉北京故宮和天壇的例子有什麼作用?(3分)
17、結合語境,說說文章畫線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4分)
①「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之一是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刪掉,爲什麼?
②「這樣就更強調了陽光的溫暖和陰影的陰涼,形成一種悅目的對比.」句中的「悅目」若換成「明顯」,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
18、我國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鑼鼓、舞龍、春聯、翦紙等)在色彩的運用方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請抓住特徵介紹其中的一種,並用生動的語言說明它的色彩美.(不少於80字)(5分)
【參考答案】15、北方的建築色彩鮮明活潑,南方秀麗淡雅.16、作者以故宮和天壇爲例,具體地說明了北方建築色彩善於運用對比和調和(或鮮明活潑)的特點,以及色彩風格的形成與自然環境的關係.17、①「之一」不能刪掉.「之一」說明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築諸多特點中的一個,並非唯一.這樣使語言更準確.②「悅目」突出了色彩對比帶來的視覺享受,「明顯」則只強調了對比的強度.18、例:秧歌是我國農村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它在色彩的運用上,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風格.扭秧歌時人們所穿的服裝色彩對比強烈,紅藍黃綠,五彩繽紛.大家在鑼鼓的伴奏聲中,邊歌邊舞,以此抒發愉悅的心情,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飄舞的紅綢映著燦爛的笑臉,成爲一道美麗的風景.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