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性本惡

題目:

「人之初 性本惡

解答:

是荀子的警句
幾千年前,荀子一語道破:人性本惡!
自私、懶惰、暴力、虛榮、僭妄、執拗、空想、自滿、奢侈、妒忌,輕率、虛僞、自相矛盾、貪婪好利,好標新立異……這就是高等級的生物——人類.
同牀如白登單于,在旁如亡秦趙高,父兄如解印姚崇,養泱如白帝劉備,民蔭如竊符信陵,流行如成虎魏王,威強如刺秦荊柯,八方如奸佞秦檜.韓非子目光犀利,不務空談,可謂睿智.
「人之初,性本善」,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只不過是人類內心美好願望的寄託.矛盾的觀點,事分善惡,人類無法迴避自己的缺點.其實人性本無善惡之分,只是一味虛妄,非但不承認自身的缺點,反而冠冕堂皇的爲之辯護,親手把自己推進了「人本惡」的深淵.「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名言嗎,我且問你?
追溯「人本惡」之源,首先就是欲望.弗洛伊德曾說:「我們做任何事,都是起自兩個動機:性的渴望和做偉人的欲望.」 事實上,幾乎每一個成年人,都想得到下面的東西:⒈健康和長壽⒉美味可口的食物⒊睡眠⒋金錢和物質享受⒌今後的命運幸福⒍性的滿足⒎子女的成材成器⒏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所以存在生成爲 「惡」的可能;原因可能是自己主動造成,也可能是別人利用自己的慾念達成他罪惡的目的,使自己的這種潛伏的「惡」成爲現實.
由欲望衍生出來更具社會色彩的便是利益.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是永恆的,其一是運動,然後就是利益.如果說欲望尚有好壞之分,那麼利益就是一個純粹的中性詞.人類所有的缺點均來源於利益,所以根本沒有必要去否認自身的缺點,相反,正是爲了欲望的滿足和對永恆利益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自從階級社會產生以來,人的惡劣的情慾、貪慾和權勢欲就成爲歷史發展的槓桿.」試問,誰不自私,誰無惡念?趨利避害乃自然法則.可惡的是,爲了自己的虛榮心,虛僞的人類始終狂妄自美!人類永遠也無法逃脫自己編織的牢籠!
人本惡,因不在惡,在於不識惡.
「人犯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敢於承認錯誤,並且改正錯誤.「人們總是這樣教育下一代.
…… ……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