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文的翻譯和啓示

題目:

求古文的翻譯和啓示

解答:

譯文
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去學習呀!」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爲理由加以推託.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成爲精通儒家書籍、傳授經學的學官嗎?你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了解歷史.你說你軍務繁忙,那麼我呢?但我常常讀書,並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於是呂蒙開始學習.等到軍師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討論事情,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東吳的呂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爲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麼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爲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三、人教版教參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29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二、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爲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爲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爲魯肅爲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添加新評論

暱稱
郵箱
網站